只要觀眾需要,我會一直唱下去——訪十八大代表、著名女中音歌唱家關牧村
著名歌唱家關牧村
她的歌聲曾為祖國海疆的戰士驅散心中的孤寂,她的歌聲曾為偏遠山村的失學兒童送去生活的希望,她曾說:“我有今天的成功,都是人民給予我的,每一次的演出都是我對他們的報答。”她就是十八大代表、著名女中音歌唱家關牧村。她激動地說:“當選十八大代表對于我來說是很大的鼓舞,我很感恩,也很感動。我要認真履行職責,繼續關心民生問題,更要把本職工作做好。只要觀眾需要我,我會一直唱下去,為人民歌唱,為我們的時代歌唱,為我們的黨歌唱。”
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關牧村從事歌唱藝術已40年之久。由她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鳳尾竹》《假如你要認識我》等一批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通過她遼闊綿長、深邃動人的音色,給人民群眾帶來了獨特的藝術享受。關牧村的演唱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1980年在天津市參加聲樂比賽獲一等獎;1986年在“全國聽眾最喜愛的歌唱演員”評選活動中獲“濠江杯”獎;1989年獲首屆中國金唱片獎。她演唱的《金風吹來的時候》曾獲全國農村歌曲演唱一等獎;她主唱的電視劇《磋砣歲月》主題曲《一支難忘的歌》獲全國優秀影視歌曲獎。關牧村還主演主唱了音樂故事片《海上生明月》、歌劇《宦娘》《屈原》,參加《中國革命之歌》等大型演出。關牧村熱心慈善公益事業,曾連續幾年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范,榮獲“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全國先進工作者等一系列榮譽。
面對這些榮譽,關牧村始終不忘自己的使命。30年前,她曾在入黨申請書上寫下“為人民歌唱,做人民的歌手”。這句話是她給老百姓的承諾,她幾乎用全部的精力身體力行地做著這一切。就在記者去電時,她還在從高鐵工地演出返京的汽車上。這些年來,關牧村所參加的基層慰問演出不計其數,無論是中國文聯、全國青聯等部委組織的,還是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天津電視臺等單位組織的,關牧村都積極參加,工廠、學校、農村都曾留下她的腳步。她說:“老百姓喜歡聽我演唱,苦點累點也值得,能為老百姓服務才是最幸福的。”
早年因家中變故,關牧村中學畢業就在天津鋼銼廠當了一名車工,在工廠的7年時間,是工人師傅給了她真誠的理解和關愛,為了讓關牧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和參加舞臺實踐,工人師傅們把她的生產任務全攬過去;關牧村上班的路很遠,師傅們湊錢給她買自行車;關牧村帶著未成年的弟弟生活艱苦,工會老大姐為他們縫制棉被被套……工人出身的關牧村對基層的群眾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成名之后,關牧村還經常回到天津鋼銼廠看望曾經給她無私關懷的老工友們,大家還親切地叫她“小關兒”。所以每到工廠去慰問工人師傅,關牧村一聞到那股熟悉的機油味,看到工人師傅們穿著的工作服和油膩的手,她就覺得特別親切。凡是到這種場合去演出時,她總是特別激動,每次她都把這份激動融和在歌聲里,奉獻給聽眾。每一次演出,關牧村都當做是一次報答關心過她的工人師傅們的一次機會。
在與觀眾的交流中,關牧村收獲了太多的感動。有一次關牧村去江蘇常州演出,結束后有一位老人突然來到她面前,拉住關牧村的手,眼含熱淚地說:“太高興了,今天終于見到你了。”旁邊一位工作人員告訴關牧村:“這位阿姨演出結束后沒能擠到臺前同你握手,坐在草地上哭了起來。”原來,這位阿姨是“文革”前北醫大畢業生,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隨著對象到了青海支邊,在艱苦的條件下,是關牧村的一盤小小的磁帶,給了她生活的歡樂。聽到這個故事,關牧村感動不已,她和老人一起拍了照,老人臉上洋溢出開心的笑容,關牧村感到無比幸福。關牧村說:“人的幸福莫過于能給別人帶來幸福。每當在臺上看到觀眾的一張張笑臉,我的心情也格外舒暢。”“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我們自身的需要。因為只有把真正的藝術獻給人民,為人民所喜愛,自己才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從而感受到一種特有的幸福與自豪。歌唱家的歌喉長在自己的身體上,歌唱家的藝術生命卻存活在民眾之中。”關牧村如是說。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關牧村在她的藝術實踐中將對人民對生活的愛融入歌唱藝術,她對藝術與人生、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有著特別的感悟。她認為,做人民的歌唱家不僅需要歌唱水平的提高,更要全面素質的提高。她的老師沈湘教授曾對她說,好的歌唱演員演唱時,不僅要用嗓,而且要用心用腦。用嗓是聲音,用心是情感,用腦是對歌曲的理解。因此她每次演出,都認真理解每一首歌曲的含義,找準狀態,用心去唱。有一次關牧村去上海演出,當地工會主席說:“聽了你演唱的《祝酒歌》,特別受感動,你唱出的歡快,是一種含著眼淚的歡快。”這也正是關牧村想要表達的。
演唱之余,關牧村還熱心于公益事業,別看她平日生活簡樸,但對慈善事業卻非常慷慨。她在天津、武漢舉辦音樂會的收入都捐給了當地慈善總會。她還多次捐助個人收藏品用于慈善義賣,所得全部用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善基金“三孤工程”和其它救助兒童的事業。她說:“我是從苦難中走出來的,深知人在無助下的生存滋味,也懂得有人幫助的感受。”1995年春天,關牧村去燕山的途中,在一個叫三叉溝的地方,遇到一群沒錢上學的孩子。她不僅為這些孩子送去了動聽的歌聲,還默默地給這近30個孩子提供了上學的費用。十余載后,其中最大的孩子考上了北京醫科大學。現在,這個村通過她的捐助又建起了圖書室。每年年末,關牧村都會前往北京松堂臨終關懷醫院,探望那里的老人。當《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歌聲響起,老人們的眼中總是含著感動的淚水,天津敬老院的老人們也時常念叨這位“好閨女”。關牧村因年輕時的坎坷經歷,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為此她常懷感恩之心,她說:“經受過嚴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溫暖。我要用自己的雙手給別人也送去溫暖,用我的歌聲播撒善良與真誠。”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