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文藝作品是推動歷史進步的軟實力
《走向輝煌》通過回顧近百年來黨走過的光輝道路,既見證了黨領導民族復興的輝煌成就,更昭示著文化乃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軟實力。比起當前以“戲說”、“穿越”解構歷史和丑化歷史,單純追求收視率,突出帝王將相的英雄史觀,淡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占據電視熒屏的節目,特別有一種壯闊之美和陽剛之美,振奮人心。
嚴謹的史實,全景式展現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精美的畫面,再現一大到十七大召開的真實場景。這是一部我黨一步步走向輝煌的光輝奮斗史詩,這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由屈辱到復興的歷史畫卷。
這就是由中共中央黨校求索音像出版社為喜迎十八大精心組織出版的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走向輝煌》。
該片以時間為線索,以黨的歷史上重要的代表大會為主題,展現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富強所走過的道路,謳歌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的偉大復興所締造的豐功偉業。
全片共分開天辟地、艱辛開國、奠基創業、曲折探索、偉大轉折、春天故事、與時俱進、跨越世紀、科學發展、偉大復興10集,資料豐富、脈絡清晰、觀點鮮明,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諸如大革命時期的探索與奮斗、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重要歷史內容均在該片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再一次闡釋了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黨、光榮的黨,不但在過去還會在將來帶領全國人民走向一個更加繁榮、富強、文明的新時代。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走向輝煌》正是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真實寫照和具體體現。“文化自覺”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審視“五四”以來百年文化建設而得出的重要經驗,本片的創作者不但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而且有高度的“文化自覺”,這種自覺和自信是建立在翔實的史料基礎和偉大的現實成就基礎上的。
在當前各種思潮泛濫,娛樂至上主義盛行的背景下,本片對歷史脈絡的梳理具有醍醐灌頂般的警示力量。該片通過回顧近百年來黨走過的光輝道路,既見證了黨領導民族復興的輝煌成就,更昭示著文化乃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軟實力。比起當前以“戲說”、“穿越”解構歷史和丑化歷史,單純追求收視率,突出帝王將相的英雄史觀,淡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占據電視熒屏的節目,本片特別有一種壯闊之美和陽剛之美,振奮人心。
短短10集歷史文獻紀錄片,要完整表現黨的十七次大會和中國近百年發展史,選材取舍是一個大難題,而本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我黨歷史上的幾次具有重大意義的轉折點,濃墨重彩,背景細節交待詳細。例如在介紹我黨一大、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代背景,資料翔實,所占篇幅比例較多,從而突出會議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充分體現我黨在革命的危急關頭,力挽狂瀾的革命氣魄。而在敘述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第三次代表大會、第四次代表大會等大會時,交待簡單一筆帶過。通過這樣的詳略剪裁,就使得本片既結構完整又主題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還吸取了當前學術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用大量的筆墨詳細介紹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史料豐富、畫面精湛、場面震撼、視聽語言相得益彰,達到一個完美的表達效果。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它要求我們制作出的文藝作品,要能轉化成推動歷史進步的文化軟實力。本片就是一部具有這樣特征的歷史文獻紀錄片。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