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聲音”如何唱成好產業?
閱讀提示
10月23日,點開百度新歌排行榜,《中國好聲音》的學員在TOP10中強勢占據七席。吉克雋逸、梁博等名字依舊是媒體“寵兒”,而關于下一季的種種猜測也在不斷發酵。如此熱度不減,不僅令12月啟動的首輪全國巡演“未開先紅”,也讓主辦方對舉辦音樂節、籌備專輯等后續計劃愈增信心。
即使對選手背景、導師評判、廣告插播、決賽結果等不乏爭議,但作為“收視王牌”,《中國好聲音》至少“把一些高層次觀眾拉回電視機前”。而在國內電視界爭相引進國外節目版權之時,《中國好聲音》所選擇的制播分離、協議分成、捆綁合作、資源整合、產業開發等運作方式,也創造了原版節目“本土化改造”的一個“高產樣本”。
落幕與開始
不甘心只做節目,要做音樂產業鏈“發動機”
“節目的成功只是第一步。”這是《中國好聲音》對自己的定位。據節目組透露,從12月到明年春節前,“好聲音”將上演首輪10場全國巡演,國際巡演也將于春節期間啟動。此外,“中國好聲音”國際音樂節、籌備音樂專輯等系列方案也在計劃之中。
面對這張“時間表”,很多人不免想起7年前的《超級女聲》。在“好聲音”主創者看來,他們從“超女”的經驗教訓中學到了很多?!拔覀円婚_始就沒想著只做一檔節目,而把節目當成巨大音樂產業鏈的一個發動機?!薄昂寐曇簟蹦缓髨F隊、星空華文傳媒旗下的燦星制作公司總裁田明說。
如此說來,燦星公司在下一盤更大的棋。有業內人士對媒體表示,中國文化產業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運作規律,內容策劃、制作、播出、廣告經營、后續開發等環節需要無縫對接。而擁有制作《中國達人秀》經驗的燦星公司,顯然深諳此道。據介紹,《中國好聲音》自8月21日起節目廣告就已達每15秒50萬元,勇奪國內電視節目之冠。決賽之夜的廣告位拍賣更創造了中國廣告單條價格之最——每15秒116萬。經初步統計,這檔節目僅其所獲的廣告收入即達2.5億元左右,還不包括被認為潛力巨大的彩鈴、演唱會等眾多衍生產品收益。
而在“中國好生意”之外,簽約學員能否通過經紀公司的運作獲得良好發展,目前而言尚無答案。但至少,田明強調,“我們不會做很多過去司空見慣的短視行為”。還有藝人總監宣稱,“好聲音”學員最終所簽的合同,是他所見過“最為寬松的”。該公司宣傳總監陸偉更是坦言,“我們與導師的合作模式,并不局限于這幾期節目,而是整個后續產業鏈的共同打造?!边@種長期投入的模式,無疑將明星效應更大程度地釋放。
偶然與必然
敢于簽對賭協議,源自“緊密捆綁式”合作模式
客觀來看,一檔電視節目是否成功,迄今可量化的標準仍然只有收視率?!吨袊寐曇簟返氖找暵首蚤_播以來一路飆升,到決賽之夜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1%,同比超越曾創造收視頂峰的《中國達人秀》。
如此奇跡,恐怕連主創者自己也未曾料想。畢竟在節目開播前,既無播出“婆家”,也無冠名贊助。抱著“裸奔也要上”的決心,燦星公司與浙江衛視簽下了中國電視史上第一份對賭協議。
這份對賭協議,將2%收視率定為“生死線”。這意味著,如果“好聲音”的收視率超過2%,則燦星公司參與浙江衛視的利益分成,將獲得七成廣告收益。否則,廣告商的損失由燦星公司單方負擔。
截至目前,地方衛視中收視率能破2%的娛樂節目屈指可數。但《中國好聲音》總導演金磊卻表示,允諾2%的收視率高位,是分析后的結果,而現實也印證了他的信心。節目播出后,通過大量的微博營銷、口口相傳等傳播手段,收視率很快沖破2.8%、3.09%,甚至連續突破4%。
作為“舶來品”,《中國好聲音》源自荷蘭的一檔節目——《The Voice》。近兩年來,購買原版節目版權,已成為中國電視業界的一種風尚。雖然從客觀上帶來電視制作理念的提升,但失敗的先例同樣存在。
“國外電視制作已經進入工業化、標準化階段,而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很容易喪失標準,跟著感覺走,類似于作坊式?!碧锩髡J為,“好聲音”在國內首度真正實踐了制播分離模式,從根本上確保了節目質量。
以往,中國電視臺通行的制播分離,即電視臺根據節目樣片估價后一次性購買,制作單位會為了獲得收益盡量壓低制作成本,節目難免粗制濫造。按陸偉的說法,《中國好聲音》“緊密捆綁式”合作模式,“優勢在于上不封頂,節目收視率越高,雙方獲取的利潤越大。為了更高的收視率,就必須提高節目的品質,制作成本上不會吝嗇”。
當然,這種模式也意味著,節目一旦不成功,虧錢的風險就很大。金磊宣稱,《中國好聲音》3年版權費僅占投資的零頭,“投入近億元,在目前體制下這是任何一家電視臺不可想象的”。浙江衛視節目中心主任陳偉如此介紹:光是一套音響就花了2000萬左右,比電視臺做一場跨年演唱會的經費還要多……
所幸,高投入換來了大收益。不少廣告商心甘情愿捧著巨款,等待著在片頭由主持人用越來越快的語速帶來一瞬而過的報幕……有專家表示,隨著電視產業鏈的成熟和市場的逐步開放,《中國好聲音》這種“高投入高產出”的方式,將帶動未來電視節目市場的洗牌。
外殼與內核
國際模式非萬能,有人文價值的娛樂才有市場
從之前的模仿“歐美日”到主動購買版權,從“山寨”形式到引進模式,以“好聲音”為代表的“本土化改造”,展現著中國電視團隊的前行。
但田明強調,最重要的是“能夠消化吸收理解國際模式”。在他眼中,“國際模式是給你一個‘套’,是一個渠道、工具,關鍵是怎么用。再好的東西都要落地,必須要和自己結合起來。”
選秀節目在中國發展至今,正經歷“七年之癢”,各種煽情、毒舌等手段的重復令觀眾厭倦;同樣,流行音樂在中國也長期處于低谷,也需要《中國好聲音》導師口中“正本清源”的節目?!斑@些都是市場機遇?!碧锩鞣治?。
而金磊認為,所有有力量的、有價值的娛樂,都應該是人文的?!斑@是一種文化自信的回歸,把對人的尊重放大,契合這個國家、這個時代老百姓的特質。”
有專家分析,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深層的是人的變化。“人”的意識的蘇醒,獨立人格的發展,一代比一代更明顯。這也是“真人秀”類節目在國內接連成功的重要原因。
10月3日至28日,“好聲音”在廣州駐場演出。田明介紹,燦星公司計劃發掘出“好聲音”未來最大的產業鏈價值?!拔覀儠谌珖倪B鎖的演繹酒吧中,舉辦被稱為V—house的駐場演出?!?/p>
“讓我們興奮的不是收視率,而是看到這個巨大的音樂市場。我們要顛覆以往音樂公司運營模式,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出來?!碧锩髡f。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