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染墨香——中國開封第30屆菊花文化節側記
“‘功夫在事外’,我想功夫也在字外。‘菊’字是象形字,如果對菊花的認識深一點,造型領會透一點、色彩了解多一點,‘菊’字書寫就會更好一些……”面對近千名聆聽者,講臺上的主講人、開封市副市長、河南省美協副主席陳國楨激情四溢。臺下幾十排桌子上張張宣紙長卷鋪展于若干鎮紙下,印章、印泥等文房用品靜候桌面。
這是10月18日上午,河南開封大學體育館內菊韻墨香交融的一幕,它也成了當晚開幕的中國開封第30屆菊花文化節特殊而強勁的熱身。
臺上聊菊史,臺下蘸墨香;庭外斗菊艷,廳內書菊忙。
一段講授之后,師生同潑墨,老少共揮毫,無數個真、草、隸、篆四體的“菊”字躍然紙上,相競爭輝……
“參加開幕式‘千人書菊’活動的有效人數為920人,打破了原有575人的世界紀錄,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書法課!”第三次光臨開封菊花節的世界吉尼斯紀錄駐中國認證官吳曉紅的簡短宣布,見證了繼“中華菊龍”、“中華菊毯”后開封菊花文化節的又一個歷史性突破。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我們需要借菊花節彰顯古都文化底韻、注入更多文化內涵。”陳國楨如是介紹千人同書一“菊”的初衷。而用書法這一抽象藝術將開封的菊花與書法名城兩張名片巧妙結合的展現也讓吳曉紅大為贊嘆。
“我平時也總練字,寫得不好,但就是喜歡!”在座位上虔誠等待聽課的吳女士對記者說。而手持單反相機正在二樓俯身對著書法課堂調焦的開封市公安局宣傳科科長譚豫增看起來很專業,原來攝影、書法、篆刻都是他的愛好。“我花了4個月趕在今天刻完了100方菊花印,蓋了6尺的印屏。”
帶著300余名師生來參與和觀摩的開封市縣街小學校長申明展深感當下社會最需要書法的“靜氣”。她說書法是她們學校正在打造的多彩童年大課堂中的一個“小花瓣”,菊花節中學校主動申請了很多參與和觀摩的文藝活動。“我總和老師們說,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動,最大限度地挖掘育人因素。”
菊花節主會場之一中國翰園中,包含居家、現代等五大主題的中國菊花插花藝術展與碑廊交相輝映,菊花文化與書法藝術以另一種方式完成了又一種融通。
其實,這樣的匠心只是力求體現唯一性、國際性、藝術性的本屆菊花節的一個點滴而已。“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以“菊花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為主題的本屆菊花節不僅將開封這個七朝古都裝點為菊花之城,更處處彰顯歷史底蘊和現代追求。
龍亭公園、清明上河園、天波楊府……1200多種、160多萬盆菊花爭奇斗艷;《天下菊花》郵票大全發行、《菊譜》發行、中華菊王爭霸賽等文化及大眾文體活動精彩紛呈;海峽兩岸商品、全國菊花商品、藝術品展示交易會等經貿活動緊鑼密鼓;“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收藏文化名城”次第揭幕……正如開封市市長吉炳偉所言,而立之年的菊花節是一個菊花、飲食、經貿和旅游的盛會,將展現“宋韻彰顯、親切溫潤、外在古典、內在時尚”的魅力開封,推動開封市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打造中原經濟區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