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生活給了他靈感——記中國音協副主席、作曲家孟衛東
2007年,孟衛東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留影。中國藝術報記者 孟祥寧 攝
熟悉孟衛東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堅持自我的作曲家,不會為追求“新潮”而改變自己獨特的風格。近年來,盡管孟衛東頻頻出現在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獎賽、文化部“文華獎”等各種比賽的評委席上,然而有的人可能仍對這位看似“鄰家大爺”般的作曲家不甚熟悉。可他卻是一位真正“你每天都能聽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孟衛東的名字被廣為人知,與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開始曲緊密相連。這首16秒的樂曲自1988年3月從孟衛東手中誕生并被《新聞聯播》啟用為開始曲之后,便于每晚7點準時出現在全國人民的生活中。除此之外,中央電視臺如《神州風采》《體育新聞》《觀察與思考》《早間新聞》等許多欄目的片頭曲也都由他創作。那首在任何一個有華人的地方都能聽到的《同一首歌》,則是孟衛東于1990年為亞運會開幕式電視直播而作。
從《今夜無眠》《中國進行曲》到《神州共舉杯》,從《大風車》到《致祖國》,當那些人們熟悉的優美旋律縈繞在耳旁,人們都會想起“孟衛東”這個名字。不僅如此,他還為很多影視劇作品創作過一大批經典的歌曲,包括《血色清晨》《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青春之歌》《楊三姐告狀》《金婚》等。借著影視的傳播,他和他的作品親切地走入尋常百姓家。
然而,當人們普遍都在熱衷于“火爆”的時候,他卻以驚人的毅力和責任心走上另一條不那么“火爆”的音樂創作道路。事情還得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為籌備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畢業演出,孟衛東將經典話劇《雷雨》改編成為歌劇。當憂郁的開場曲把人們的思緒帶到那個充滿戲劇沖突的雷雨之夜,當一個個精彩的唱段展現出劇中人物愛恨交織的內心世界,潮水般的掌聲表達了全體師生對這份“學生作業”的肯定。這時,充滿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話劇《雷雨》的作者、著名劇作家曹禺先生在散場后把孟衛東叫到了身邊,興奮地對演出加以肯定,和他認真地探討劇情、提出對劇目的修改建議。那一次“邂逅”對孟衛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繼《雷雨》之后,他又先后創作了舞劇《長城魂》、木偶劇《瓊花仙子》、音樂劇《一路尋找》、歌劇《紅河谷》《守望天山》等大型劇目,至今仍堅持、堅守著這一塊不被人看好的創作領地,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
在合唱領域里,孟衛東同樣有許多有影響力的作品,如原創作品《礦工萬歲》《青春宣言》《贊美祖國》,改編作品《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掀起你的蓋頭來》《我像雪花天上來》等。2008年,孟衛東應邀參與籌辦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而準備的大型文藝演出,擔當這項重大藝術工程核心創意組成員并出任音樂部主任,這項藝術工程就是被世人所熟知并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贊譽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
孟衛東現任中國音協副主席、中國鐵路文工團副團長。作為一名身在鐵路系統的文藝工作者,他總是以宣傳鐵路發展建設的巨大成就、反映一線職工的火熱生活為己任,多次帶病走上青藏鐵路一線采風,寫出了《高原彩虹》《大青藏》《我的青藏高原》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歌曲;在全國鐵路基層站段體驗生活后,他又創作了《快樂的風》《動車姑娘》《你好,列車長》等百余首鐵路歌曲。在每年中國音協或地方音協組織的采風活動中,也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說:“是火熱豐富的群眾生活和欣欣向榮的祖國建設給了我藝術靈感和創作激情,是黨的文藝“三貼近”原則指導我寫出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作品?!?/p>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