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無國界——中國書法環球行計劃回眸
“書法藝術沒有國界,是可以相互影響和借鑒的。”常寫阿拉伯文魯斯體、庫法體、盧格爾體書法的摩洛哥書法與裝飾協會主席、著名書法家卡爾馬德,這位對中國書法家而言好像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同行”,面對中國書法家展示的藝術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最近10年,隨著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播,中國書法人將視野擴展到全球,卡爾馬德感慨的場景在亞、非、歐、美各地持續“上演”。雖然,從整個世界文明的層面上來看,中國書法是屬于全人類的;然而,它形式獨特、內涵深邃,中國書法人曾經不免擔心它是否真的能夠在異質文化中被接受。
十七大以來,中國書協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并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傳播中國書法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了海內外華人的民族認同,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和凝聚力。
交流打開
書法通向世界之門
“最初,中國書協的對外交流,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國家,近些年來,中國書協在對外交流方面視野不斷開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國書法環球行讓中國書法登陸歐洲、美洲、澳洲,更歷史性地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外國民眾在這些交流活動中,對于中國書法逐漸認識和了解,并且有了更為深刻的交流;中國書法環球行并不只停留在展覽展示上,還有講解的環節,使中國的書法藝術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書協主席張海說。
張海所說的“中國書法環球行”,始于第五次書代會,當時中國書協懷著“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文化,有中國文化的地方就有中國書法”的理想,明確提出了中國書法環球行計劃,并從2006年開始實施。在7年多的時間里,中國書法環球行已經走進了澳大利亞、新西蘭,走進了南非、埃及、摩洛哥,走進了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甚至有參與過中國書法環球行活動的書法家笑言:“環球行現在只差南極洲了。”——借由“環球行”這種獨特的形式,書法這門最具有中國典型性的藝術語言不僅連接了五湖四海的華人、華僑,更在世界文化舞臺上展示了自己的獨特魅力,擴大了國際影響。
在廣泛“走出去”的同時,隨著與東亞各國特別是韓國、日本等書法藝術傳統深厚的國家進行“點對點”式交流的不斷深入,中韓書法大展、中國杭州(國際)書法大會、國際刻字藝術展、中日自作詩書展、中日婦女書法展等書法交流“好戲”不斷“上演”;2008年6月在北京舉辦的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大展展出了來自中國、日本、美國、巴西、泰國、英國、埃及、摩洛哥等18個國家的583件書法作品,多樣的風格、紛呈的書體、精湛的技藝、迥異的風格匯聚中國,呈現出多門類、多語種、多風格交相輝映、共同發展的國際書壇風景。
據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趙長青介紹,中國書協在環球行的過程中,還積極配合中國外交部為中國駐美國、南非、伊朗、納米比亞、俄羅斯、奧地利、西班牙、巴西、智利等使領館設計創作書法作品,使其成為中國書法環球行固定的“驛站”,通過使領館這一重要窗口,充分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現在駐外大使參贊等對書法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的已成為書法家,成為書法藝術直接的傳播者。
“中國書法環球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又一次大傳播,是書法這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里的又一次推廣和普及。”談到這個話題,趙長青如此評價。他表示,中國書法環球行已顯示出巨大的能量,為書法藝術走向世界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書法得以在更大程度上體現出特有的藝術魅力,并在民族藝術走向國際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
[相關閱讀]
推人才 出精品——訪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趙長青
“書法藝術是傳承的藝術,當代書法家應繼承優秀的書法文化傳統,努力成為書法事業的中堅力量,創造出無愧于這個時代的精品力作。”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趙長青在談到近年來協會的工作時介紹,自第五次書代會以來,中國書協以《中國書法發展綱要》為總抓手,積極實施的各種工程以及評獎辦節等活動,都將發現人才、創作精品作為根本宗旨。[詳細>>]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