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美好的音樂惠及民眾——中國音協努力開創音樂惠民長效機制
2012年4月21日晚,中國文聯、中國音協在湘西吉首市舉行了“春暖湘西”音樂會,音樂會現場,著名二胡演奏家鄧建棟為當地貧困琴童徐凱玉送上了一把特制的高檔二胡和自己錄制的CD,徐凱玉的老師單緒恩攥著鄧建棟贈送給孩子的二胡,激動得手上都攥出了鮮血。現場觀眾無不深深感動。
說起鄧建棟和湘西小女孩徐凱玉的故事,還要回到2011年首屆全國二胡少兒優秀選手(業余)展演的現場。當少年B組決賽結束后,來自湖南的12歲小姑娘徐凱玉看著空蕩蕩的舞臺,眼里噙滿淚水。原來在比賽中,她的演奏出現了失誤。評委鄧建棟慈愛地摸著孩子的頭安慰道:“沒關系的!誰沒有出過錯呢,我們也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徐凱玉來自山區,全家人僅靠父親開電動三輪出租車過活。展演結束后,徐凱玉又回到了她的家鄉,繼續她勞作、學習、練琴的平靜生活。但是鄧建棟卻一直沒能忘記這個刻苦的小姑娘,因此借來湘西的輔導演出活動,為徐凱玉送上了特制的高檔二胡和自己錄制的CD。
其實,這只是中國音協文化惠民活動中的一個生動事例。近年來,中國音協立足于音樂事業和音協工作發展的實際,在惠民之舉上想好點子、下大力氣,通過創新思路,充分發揮音樂的社會功能,讓廣大群眾共享音樂發展成果。
立足音樂特點 打造惠民品牌
在“文化惠民”這個命題上,擁有廣泛群眾基礎和極高普及度的音樂藝術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國音協打造的知名音樂品牌則給“音樂惠民”這個功能增添了鮮活的內容。
中國音樂金鐘獎是具有較高權威性和較強導向性的國家級專業獎,如今,它的各項賽事從獎項設立到相關配套活動的舉辦都體現出了惠民的創新理念,如在2011年舉辦的第八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比賽,分別在深圳、昆明、北京、南京、無錫、廣州等城市舉行,被譽為“專業的賽事、大眾的節日”。合唱、民樂以及聲樂、小提琴等各分項比賽的賽場上不同流派爭奇、不同風格斗艷,與比賽項配套的名家名曲演唱演奏會貼近民眾,大師課、培訓班面向基層,各城市廣場的惠民演出激情涌蕩,流行音樂比賽賽區橫跨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逾20萬人報名參賽,在這一舞臺上共圓音樂夢想。在南國廣州,廣大市民踴躍“迎金鐘”、“鬧金鐘”、“賀金鐘”,20-50元的低價比賽觀摩票,使中國音樂金鐘獎真正實現了近民、親民、惠民。
此外,中國音協在合唱事業上的投入更是彰顯出在惠民舉措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群眾性歌詠活動的蓬勃發展。中國音協從普及和提高兩個層面一齊發力,通過搭建推廣平臺、打造合唱藝術品牌等途徑大力發掘合唱藝術的資源和潛力,著力提升群眾性合唱藝術的水平。近年來,中國音協先后在福州設立合唱培訓基地、舉辦海峽兩岸合唱節,在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專門設置合唱比賽,獎掖和引導健康向上的群眾性合唱文化活動,均取得喜人成果。今年,中國音協又與中央電視臺聯袂舉辦了全國兒童歌曲大獎賽,不但推出了一大批內容健康、旋律優美、寓教于樂的兒童歌曲,更讓孩子們擁有了“在歌聲中成長,和快樂一起來”的美好經歷。
----------------------------------------------------------------------------
[相關報道]
多些“主動變法”精神
——訪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沛東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必須要高度的自覺,提倡創新、堅持創新。對我們文藝工作者而言,就必須把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思路付諸于文藝產品的創造和生產當中,才能真正反映時代風貌,才能拿出好的精品力作來。”在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沛東看來,文藝作品能否準確反映時代,在于它是不是匯集了時代元素、是不是承載了新的時代精神。今天,時代日新月異,生活更是繽紛多彩,要準確描繪這樣一個圖景,就要主動去采集新的語匯,不斷豐富自己的藝術語言。創新首先是一種信念。所以,文藝工作者骨子里要多一些“主動變法”的精神,把創新、出新擺上重要位置,才能更好地展示時代風貌、張揚時代精神。徐沛東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與時代“準確對接”體會尤深。[詳細>>]
(編輯: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