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評論員文章:在外交斗爭中體現中國人民的意愿和力量
釣魚島局勢的最新發展牽動國人心。它看似是中日兩國之間的領土糾紛,實則關系到整個亞太地區國家間的利益調整與布局,是一場實實在在的外交較量。這場糾紛的演化方式、過程及其結果,將對亞太國家乃至世界的實力格局產生或大或小的直接影響,并決定中國與東海、南海諸多國家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彼此定位。
從根本上說,釣魚島問題的解決,要靠中國的外交努力,靠對中國國家實力的恰當使用和展現。當然,中國公民完全有權利表達其對國家事務的意見和看法,包括各種方式。作為中國政府重要組成部分的外交部門,也有義務在外交活動中,反映和體現出中國公民在此問題上的意見和看法,讓外交斗爭的對手體會到中國人民的意愿和力量。
從更根本的角度講,一個國家的公民對本國的外交方針、政策、規則和具體措施參與意見、表達看法的主要渠道,并不是街頭的集會等等,而主要是通過由國內法所規定的既定程序,并經由這種政治和法律程序,把公民利益法律化為國家利益,由此形成對政府外交部門有約束力的外交表達。在有關釣魚島的外交斗爭中,中國國內的相關制度建設乘勢而為,確立并加強之。這種表達機制的建立,正是一個國家走向強大的必要條件之一。
在各種表達方式中,如果是出自個體意愿的“抵制日貨”,則應屬個人消費權利范圍內的事。即使是砸損“日系”產品的表達方式,只要砸損的“日系”產品是屬于自己的財物,那么,其行為也應屬對自己財產處分之一種,當為合法的“表達”方式。而對違背公民意愿,強迫他人“抵制日貨”,打砸搶燒不屬自己財產的“日系”財物和涉日設施的害國殃民行為,則決不能縱容。
近日,一些城市爆發“涉日游行”等活動,多個地方發生了一些人的打砸搶燒行為,造成了公民個人財產的損失,在數量眾多的使用所謂“日系”商品的民眾中造成了恐慌,嚴重破壞了社會公共秩序。對這些打砸搶燒的行為,必須依照法律予以嚴懲。
這些不法分子打砸搶燒的違法犯罪行為,哪里還有一點“愛國”的氣息,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害國”行為。這些不法分子把自己的個人情緒化作暴力行為,傾注在中國公民及其財產身上,這種無知加愚蠢的行為,對釣魚島問題的解決不僅沒有絲毫助益,反而會帶來有害的后果。這些不法行為實施者的所謂“愛國”,就是在中國與日本進行外交斗爭時,在中國國內、在中國外交的“后院”以“愛國”為名先行在自家院內放火,由此搞亂社會秩序,造成內訌和內亂——這是多數中國人達成的共識。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