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恭志:群眾有口皆碑的鄉村放映員
群眾有口皆碑的鄉村放映員
——記十八大代表、湖南省永興縣柏林鎮電影放映員馬恭志
馬恭志為群眾放映電影
在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柏林鎮翠綠如墨的山路上,人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瘦小的身軀,扛著一臺碩大的電影放映機,健步如飛地行走著。這個患有小兒麻痹癥的男人身高1.42米,體重只有70多斤,卻能輕松扛起遠遠超過自己體重的電影放映設備。不熟悉他的人,只會驚嘆于他的力氣,而熟悉他的人,卻會被他的精神所感動。
他叫馬恭志,最初的身份是一個鄉村電影放映員,后來不僅放電影,還自己拍電影,而他最新的身份,則是十八大代表。一個曾經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為何能成為永興縣有口皆碑的基層文化工作者,并當選十八大代表?馬恭志說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自己24年的電影放映工作,那就是熱愛與堅持。
5歲那年,原本健康活潑的馬恭志不幸患上小兒麻痹癥,此后的8年,他始終在與病魔搏斗。在磨斷了9條板凳,拄壞了14根拐棍,摔了不知多少個跟頭之后,馬恭志終于再次獲得了行走的能力。然而,如果你問起馬恭志對于少年時光最深刻的記憶是什么,他的回答絕不會是病痛的折磨,而是電影所帶來的溫暖。
馬恭志至今仍深深銘記著父親第一次帶自己看電影時的情景。美妙的光與影在簡易搭建的露天電影院中盡情地流淌著,在為漆黑寂靜的鄉村夜晚平添了幾分歡笑的同時,也照亮了馬恭志孤獨的心靈。“第一次看電影,我就愛上了它。那個為我帶來幸福與溫暖的鄉村電影放映員的臉龐,一直存留在我的腦海里。”馬恭志回憶道,“后來父母由于勞動繁忙,不得不經常把我們幾個孩子鎖在家里。1988年,15歲的一天,被關在昏暗房間里的我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我也要當電影放映員,也要給那些跟我一樣寂寞的孩子送去快樂!”
這個看似“異想天開”的想法改變了馬恭志的一生。父母毫無條件地支持了兒子的決定,他們拿出家中僅存的360元積蓄,為馬恭志買了一臺老式電影放映機。剛開始,瘦小的馬恭志搬不動龐然大物般的放映設備,于是父母就幫著兒子一塊兒扛,一家三口日復一日地穿梭于柏林鎮的山間小路上。后來,馬恭志的力氣越練越大,開始獨自一人承擔所有電影放映工作……在那之后的24個年頭里,馬恭志的生活與工作始終與放映電影有關,這個曾經并不快樂的瘦小男人,為柏林鎮的鄉親們送去了無盡的喜悅。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