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近現代建筑群應該原址保護
光明日報北京8月24日電(記者 李韻)這兩天,北京電影制片廠開始拆遷的消息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尤其廠內一批近現代建筑的“生死”令人憂慮。今天,北京市文物局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明確表示,北京電影制片廠的近現代建筑要原址保護,并表示,此建議已交給首規委。
據悉,此次拆遷,不僅意味著北影廠大門具有標志性的“工農兵塑像”將消失,一起消失的還有榮寧二府、明清風情街、超大攝影棚、仿古街景等,更主要是涉及到一批建于1973年的建筑,而這批建筑在2007年市文物局公開發布的《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第一批)》中榜上有名,編號為61號,與它同在榜的還有北京長途電話大樓、民族飯店、人民大會堂、北京市百貨大樓、798近現代建筑群、北京自來水廠近現代建筑群等。
按規定,凡列入《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的建筑原則上不得拆除。建設工程選址,應該避開優秀近現代建筑。確因公共利益需要不能避開的,應當對優秀近現代建筑采取遷移異地保護等保護措施。對優秀近現代建筑進行改造,應保存建筑本體的真實性。除保護建筑主體外,還將同時兼顧對建筑環境的保護。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是由北京城市規劃委員會(即首規委)牽頭管理。他們已將“原址保護”的建議交給首規委,并將全力配合保護工作。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文保專家馬自樹告訴記者,文物建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從國家到縣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一類是還沒有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但具有文物價值的建筑。他強調,對于后者也要進行保護。他說,歷史在不斷延伸的過程中,不斷會有一些具備價值的建筑遞補進來,它們是后備的文物保護單位。
馬自樹表示,北影廠這批建筑承載了很多重要的文化信息,拆除實在可惜。他還說,其實國內不乏對優秀近現代建筑妥善保護的案例。比如,上海外灘那一片近代西洋建筑,雖然不是文物單位,但都按照文物建筑進行了很好的保護。不僅留存了歷史文化信息,而且成為現代上海一道靚麗的風景。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