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成就和歷史性進步——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
胡錦濤總書記7月23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科學分析了當前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勢,系統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基本實踐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意義,提出了黨和國家今后工作的總要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作出重大部署,對于統一全黨思想、明確前進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回顧黨和國家走過的很不平坦的道路,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是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不懈奮斗的10年;是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嚴峻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10年;是波瀾壯闊、氣吞山河、極不平凡,中國社會發生新的深刻歷史性進步的10年。
總起來說,我們黨堅持基本路線,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基本點,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堅持并不斷發展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鞏固和發展了全黨和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并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和法律體系,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具體講,主要有以下一些標志性成就和進步。
一、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是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時期
黨中央、國務院清醒認識新世紀新階段的重要特征,牢牢把握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針對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新變化新情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經濟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突出表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經濟發展活力全面迸發。黨和政府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進一步破除不利于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營造依法公平競爭的體制環境,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優勢進一步彰顯。國有經濟通過改革重組和布局調整,主導作用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顯著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鼓勵、支持和引導下健康發展,補充作用充分發揮,經濟貢獻不斷擴大,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經濟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歷史性轉變。進一步消除制約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大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制造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現代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連續4年超過東部地區,區域發展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城鄉結構和城鄉關系出現了歷史性轉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重要科學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推動了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的轉型,科學發展的優勢日益顯現。國民經濟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宏觀調控體系基本建立,宏觀調控工具和經驗更加豐富,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不斷增強,統籌兼顧全體人民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宏觀調控優勢進一步彰顯,有效避免了市場機制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國民經濟連續10年保持了10%以上的年均實際增長速度,在世界經濟劇烈動蕩中創造了持續較快增長的中國奇跡。國內生產總值2005年超過英國和法國,2008年超過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綜合國力連續邁上大臺階,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新中國締造者們確定的趕超目標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二、民主法治持續進步,人民依法享有越來越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發揮,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最富活力的時期
黨和國家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的不斷提高,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始終把政治體制改革擺在改革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取得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鞏固和發展了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突出表現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不斷健全。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重要決策事前進行政治協商成為制度,把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主題寫入黨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一步鞏固。確立代表制民主與基層直接民主相結合的民主建設路徑,積極推行城鄉社區直選,基層群眾自治成為當代中國最直接、最廣泛的民主實踐,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進一步落到實處。社會主義民主形式不斷豐富。暢通和拓寬社會利益表達渠道,各級人大“開門立法”,政府部門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公共事務聽證成為常態。進一步實施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頒布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落實領導干部和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公務活動越來越置于法律和公眾的監督之下。社會主義民主渠道不斷拓寬。黨政干部走進基層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充分運用網絡問政于民,公民通過媒體和網絡發表言論、表達利益訴求,促進了一些法規的廢止和出臺。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更好保障。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皣易鹬睾捅U先藱唷睂懭霊椃?,物權法頒布實施。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法治政府建設步伐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進一步保障了社會公平正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和興旺發達奠定了法制根基,成為黨和國家在各種風浪沖擊面前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平穩前進的重要保障。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