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真正的“好聲音”沒有造假和作秀
在我國,音樂選秀節目較早可以追溯至2004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該節目在當年掀起了一股真人選秀熱潮,這股浪潮掀起的風波至今仍未退去。今年暑期檔,浙江衛視再次重磅出擊,將風靡全球的《The voice》經過本土化包裝后,打造出一檔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勵志音樂選秀節目,該節目從內容到形式都取得了巨大飛躍,可謂是集歌曲選秀、明星互動和“音”傳“聲”教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類節目?!吨袊寐曇簟芬粧咔舐毠澞?、相親節目和“舌尖熱”的火爆氣焰,為深陷“審美疲勞”泥潭的電視熒屏服了一劑祛溫解暑藥。如今,選秀節目正一步步走向低谷,《中國好聲音》的出現能否逆轉這一命運,還有待進一步商討。筆者認為,短期內綜藝選秀節目還會出現回溫現象,但從長遠來看,為追求收視率,嘩眾取寵、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必將使選秀節目被排擠到邊緣地帶。
與以往選秀節目相比,《中國好聲音》最大的亮點在其節目的構思上,節目設置了導師盲選、導師抉擇、導師對戰、年度盛典4個環節,節目首次采用明星導師制的形式,選手通過才藝獲得評委青睞,同時選手亦有選擇評委的權利。在這個舞臺上,選手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尊重,評委不再是專做評判的“挑刺”專家,而是循循善誘的音樂導師。同時,《中國好聲音》突破許多舊式選秀節目以情感、故事牌取勝的潛規,真正實現了才藝的大比拼,觀眾不必再因電視節目中無休止的煽情飆淚情節產生疲倦,而是帶著鑒賞者的姿態客觀評價選手的技能。此外,《中國好聲音》對音樂藝術所秉承的專業敬畏精神值得稱贊??傊?,該節目的巨大成功絕非是簡單的形式和內容的浮表化創新,而是節目對音樂藝術的堅守與敬畏,對國民精神的超拔與潤澤,對民族文化的精準詮釋。
欣喜之余我們還應當冷靜沉思,當前好評如潮的《中國好聲音》,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危機,節目雖在評選環節上進行了創新和突破,但整套選秀模式的框架仍未改變,節目中必然性安排遠大于偶然性因素,一旦觀眾掌握了內在的欣賞模式,則不免會產生審美疲勞,節目制作人應當以更加靈活多變的形式策劃內容,以發展變化的眼光尋求節目的制高點,以真誠的業務標準樹立節目的硬品牌。除此以外,當前的電視媒體過度追求收視率的現狀不容樂觀,觀眾極容易被收視率的虛假繁榮所誤導,致使節目被炒作和抬高,《中國好聲音》也不例外,這樣一來,節目就有可能因過度迷戀收視率而忽視內容,甚至出現獵奇炒作的丑聞。所以,在節目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制作者還需不斷進行問題修正和節目創新,讓節目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優勢地位,以免在日后同類型節目跟風四起的惡性競爭中被淘汰。
我們需要好的聲音,真正的“好聲音”應當是舞臺上選手的真情唱響和評委的精彩點評,而沒有造假、作秀和毒舌;應當是歌聲和心聲的和諧共振之美,而非無思想無藝術美感的靡靡之音;應當是能夠表達有民族情懷和時代精神的大篇章和主旋律。因為只有這樣的歌聲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好聲音”。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