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秀”不妨多作幾次——從崔永元請農民工吃頓飯說起
日前,一則著名節目主持人崔永元請農民工吃飯的消息迅速躥紅網絡。事情源于北京“7·21”特大暴雨中154名河西再生水廠的建筑工人,置個人生命安危于不顧,第一時間拿著救生圈、麻繩、剪破鐵絲網鉆進受災嚴重的京港澳高速南崗洼路段,勇救上百名危在旦夕的遇險者的真實故事。得知這一義舉,崔永元當即發起了請這些英雄們吃頓飯的微博倡議。崔永元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韓紅及其愛心團隊也慕名而來,為農民朋友送去禮物和歌聲。對于崔永元此舉,不少人拍手稱快,也有人質疑其純屬個人作秀,對其大加指責撻伐。一頓聊表個人敬意的答謝宴竟惹得這般口舌是非,恐怕也是崔永元始料不及的。誠心也好,作秀也罷,姑且不論,筆者以為,這頓飯倒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請吃飯”背后所蘊含的深意,所體現的意識,所弘揚的精神,更是彌足珍貴。
從佛山小悅悅事件到老人猝死街頭無人施救,從救人者溺亡、獲救者漠然視之到北京暴雨中某些坐地起價的的士司機,層層疊加的負能量不禁讓人覺得,冷漠似乎正在成為一種社會病。與此相較,救人事件中古道熱腸的農民工友們身上所折射出的那種“勇敢無畏、挺身救人”、“樂善好施、不圖回報”的時代正能量,著實令人欽佩且值得弘揚。而崔永元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一個掌握著公共話語權的社會公眾人物,以一頓便飯、一個深深的鞠躬、一句“農民工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群體,我們不要等待危難時才想起他們”的心里話,讓人感動。崔永元以其良好的藝德與社會擔當,引領社會正氣,弘揚真善美,用自身言行影響他人,導人向善。這當中透露的是一份真誠,一份愛心,一股蓬勃向上的正能量,而這份正能量正是一名文藝工作者追求德藝雙馨的精神體現,更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所不可或缺的責任感。
近些年來,“明星做公益”在大眾的質疑聲中再次成為熱門話題。郭美美尚未走遠,盧美美接棒繼之,明星“詐捐門”、公益救援引發公眾質疑……種種不良行為一再傷害中國慈善公益事業,拷問和影響著人們對慈善公益事業的信心。而對演藝圈而言,勾心斗角、追名逐利是家常便飯,在這個圈子里想要做公益,人們自然會帶著有色眼鏡審視一番。明星做公益,是真心還是作秀的質疑從未間斷,這讓明星做公益其實比普通人更難。崔永元的這一類善舉也概莫能外。面對質疑,小崔一句“我走我的路,讓他人慢慢去說吧”淡定從容,并以自己頗具創意的慈善行動堅守著一名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良心,這種精神值得嘉許和學習。
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與傳統的公益行為確實有所不同。在小崔眼里,之所以選擇“吃飯”,是因為“吃飯是人與人之間最放松、最直接、最具情感的溝通方式。大家坐在一起,就像老朋友那樣聊聊。”金錢的額度作為明星做公益的一桿秤,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于根據明星募捐數目的多少來衡量他們的“愛心”和“真誠”,這種不正確的慈善觀念亟待扭轉。公益慈善看重的不在金錢多少,而是一顆敢于釋放愛意和秉持誠意的心。正如藝人陳坤日前發起“行走的力量”的慈善活動,以關注心靈為主要目的的行走方式,其效果遠不如直接捐款來得明顯和震撼,因此也飽受質疑。與傳統捐款助人的方式相比,無論是一頓飯還是“行走的力量”更加關注心靈的建設,這或許也是未來公益慈善事業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路向。
與其質疑這種路向,不如反過來想一想,與當下演藝圈中一些名人用露點、走光甚至艷照的方式作秀相比,就算小崔的“一頓飯”引發作秀的質疑,我們也希望,這樣的“秀”可以有,而且不妨多作幾次。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