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成全“神曲”,誰來成全文化?——從《白骨精寫給孫悟空的信》說起
“空空啊,我是小白,聽說你取經已回來,電話為什么不開,難道已把我忘懷?……你的大哥牛魔王,都有了三個小孩,我何時能做你娘子,等你為我把花戴……因為愛所以哀,Please tell me why,昨天我夢到了去旅游,跟你逛迪拜。”近日,一段由山寨版《西游記》MV制成的歌曲視頻《白骨精寫給孫悟空的信》瘋傳網絡,引來無數網友圍觀和熱議,據說僅一天之內轉發量就達幾萬余條。有人質疑演唱者以此博出位,有人直呼其為“醒神利器”,有人驚嘆被“雷得外焦里嫩”、“雷得天翻地覆”,甚至被“雷吐了好幾升血”,其結果是一致封其為繼《忐忑》《最炫民族風》之后2012“神曲”的領軍之作。
沒有《忐忑》奇異怪難,不見《最炫民族風》“百搭”功效,此版“神曲”卻能征服網友,也許這不能不歸功于經典的成全,可是,我們的文化又由誰來成全?
網絡的影響無遠弗屆的今天,以青年為主體的自制視頻已然成為青春亞文化依托網絡媒體所產生的新的重要表現形態之一。從多年前《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到后來戲仿新版紅樓夢的《青樓買賣》等許多網絡惡搞視頻,極盡揶揄、抵抗和解構主流文化的經典與權威之能事,集中體現了青春亞文化通常所具有的桀驁不馴、離經叛道的非理性顛覆色彩,使之幾乎成為自創視頻中最有號召力的類型。而這其中,解構經典因其極易產生巨大顛覆性而成為網絡惡搞中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
解構經典通過挪用、拼貼、戲仿、改寫文本等手段,消解經典文本的藝術靈韻和權威光環,將游戲與娛樂效果最大化,滿足了大眾文化祛魅精英文化的根本渴望,也常常極度彰顯大眾文化的反諷力量。因此不可否認的是,經典惡搞中,網友娛樂訴求容易獲得滿足的同時,可能有的生存壓力、現實焦慮、情感郁結也常能得到宣泄和舒緩,甚至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觸動。但這些似乎難抵文化常常要付出的被粗鄙化的代價。
“神曲”中,白骨精向孫悟空表達心底愛戀苦痛,并期待為之生兒育女,當網友還未及撫平因此快被挫傷的心靈,還無法扭轉根植內心的傳統情感,卻得知作品是為表達都市“三高剩女”(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的職業女性)飽嘗的情感哀怨與世俗渴望時,當嗜血妖怪被置換為白領、骨干和精英(網絡語稱“白骨精”),勇敢孫猴被比喻成當代拼搏奮斗卻常常躊躇不前、徘徊無助的“潛力股”“都市男”時,這場以荒誕置換婦孺皆知的經典文本的鬧劇,把人們的文化情感與秩序徹底打亂了。
在“神曲”演繹者以最輕柔曼妙的聲調,完成最徹底的顛覆時,帶給人們的是難以名狀的情感倒錯,欲哭無淚的精神蹂躪,在引發狂笑的感官刺激時,伴隨的許是感同身受的自己飽嘗或目睹的無奈,抹不去的是經典遭遇的無情褻瀆,以及價值觀錯亂給人的傷害。娛樂與悲憫并存,諷刺與哀憐同在,現實良苦蘊意與經典損毀的憤惱交織雜糅,生成的是最心碎的悲哀。
傳統經典不僅已是重要的文化符號,更作為文化的典范甚至法則,一定程度上規訓著大眾的文化。正如白骨精與孫悟空形成正義與邪惡、陰險與智慧的對峙,經典作品中的人物、情節的所指與能指在既符號化又脫離符號的張力中,建構了永恒的文化意義與秩序,固化于民族文化序列里,也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某種表征。無節制、無底線的惡搞經典泛濫之風,通過肆意篡改經典文化母本,瓦解了經典內置的情感秩序、道德秩序、美學秩序和文化秩序。對真與美無情調侃、嘲弄甚至顛覆,不僅暴露出了捉襟見肘的文化局促,更侵蝕了文藝的基本價值,喪失了珍貴的文化敬畏,扭曲了應有的文化立場。長此以往見怪不怪,且任憑其瘋長于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青少年主體之間,不免讓人擔憂,也許我們要承受的不僅是文化的失序之災。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