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攝協啟動公益攝影活動 讓打工者子弟成為小小“攝影家”
7月13日,中國攝協在北京市第一所專門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創辦的非盈利性中學——北京蒲公英中學,啟動“陽光成長,感動假期”主題公益攝影活動,為該校學生提供數碼相機,讓他們開拍即將到來的暑假生活,并組織攝影志愿者為他們進行專業輔導,同時與該校共建“攝影曙光學校”。教育部黨組成員、中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組長王立英,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李前光,中國攝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王瑤,以及王文瀾、朱憲民、張桐勝、羅更前、顧立群、高琴、解海龍等領導和藝術家為孩子們贈送相機和攝影書籍、為學校授予了銅牌,與全校師生一起見證這項公益活動的正式啟動。
“我要拍我的媽媽,她已經很久沒有照過相了;要拍我的爸爸,他努力干活兒的樣子很帥;還要拍我的小伙伴”,“我暑假回山西老家的時候要拍那兒的風景”,“我要拍可愛的小動物”……當天,位于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的簡陋的蒲公英中學里一片歡騰,20位拿到相機的學生更是異常興奮,嘰嘰喳喳地給記者說著自己的拍攝計劃。
與此同時,中國攝協組織的一批攝影志愿者也來到孩子們中間,為孩子們輔導專門的攝影知識和相機使用方法,手把手教他們如何拍出更好的照片。“這樣容易晃動,要用左手托穩,再用右手按快門。”“你看這張,如果你把相機再放低些,照出來人就能更高些,構圖就好些。”不一會兒,孩子們就掌握了最基本的操作要領,也能像模像樣地拍上幾張了。當天,攝影家焦波還提供了汶川地震災區6位孤兒拍攝的部分作品予以展示,供學生們參考。
在指導完孩子們拍攝后,著名攝影家解海龍深有感觸地表示,20年前,他拍攝了《大眼睛》,希望引起全社會對邊遠貧困地區兒童上學問題的關注。今天,他欣喜地看到,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解決。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里的留守兒童、城市里的打工子弟等新問題又逐漸顯現,而且,他們除了對文化課的學習需求之外,對藝術素養的提升需求也不斷增加。在這個時候,攝影家有責任有義務為孩子們做更多的事情。
據介紹,自6月下旬以來,中國攝協先后派出工作團隊,在廣州、武漢、西安、昆明、杭州、長春、寧波、柳州、晉江等地打工子弟學校和孤兒學校舉行共建“攝影曙光學校”和“陽光成長,感動假期”活動。這一旨在培養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孤殘兒童等特殊群體的攝影興趣的活動,將對其藝術啟蒙和教育、綜合素質提升產生重要影響,促進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陽光成長,進而對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對此,王瑤表示,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曙光是一天中最富朝氣時段的象征,更寓意著美好的前程和燦爛的未來。中國攝協與全國各地10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孤兒學校等共建“攝影曙光學校”,將成為中國攝協加強攝影普及和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這項工作通過影像形式面向基層、服務群眾,開展文化惠民服務,打破城鄉二元文化壁壘,豐富基層的攝影文化生活,探索建立攝影志愿者服務體系與機制,踐行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及職業道德公約,是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她還透露,為了更好地展示“攝影曙光學校”包括“陽光成長,感動假期”主題公益攝影活動在內的各個時期學生們拍攝的優秀攝影作品,中國攝協所屬的各個專業攝影媒體將開辟陣地,選登部分優秀作品。而“陽光成長,感動假期”作為“攝影曙光學校”開展的第一項公益活動,將堅持長久開展活動并逐步擴大規模。
蒲公英中學的創辦人、校長鄭洪在當天的啟動儀式上激動地表示,希望學生們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記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為自己的假期留存出于本心的真摯影像,相信這些照片也將成為他們快樂成長、陽光生活的美好記憶。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