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少數民族文藝之花常開不敗——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側記
大型民族歌舞詩《魅力西藏》現場
新疆音樂雜技劇《你好,阿凡提》劇照
精品薈萃、異彩紛呈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已落下帷幕。這次會演,讓人們看到了少數民族文藝的獨特魅力,領略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風情,在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
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的成功,也促使廣大文藝工作者思考,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少數民族文藝,如何讓少數民族文藝實現更大范圍的傳播,又如何讓少數民族文藝這朵奇葩永不凋謝?
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繁榮迎來新契機
一個月時間,41臺劇目,92場演出,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不僅是少數民族文藝成果的大檢閱,更讓人們再次領略到了其不可替代的獨特藝術魅力。
自1980年第一屆會演舉辦以來,每次會演都為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繁榮帶來契機,這一屆尤其如此。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民族產業創意研究中心主任朱雄全說:“黨的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文化工作,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加大扶持力度,使少數民族文藝創作空前活躍,涌現出一大批藝術精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后,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文藝創作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繁榮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朱雄全說。
在這屆會演上,人們看到了一大批優秀劇目,如反映民族地區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天府吉祥》,反映生態環境保護的《藏羚羊》,反映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新成就的《放歌長白山》,也從這些作品中看到了少數民族文藝創作的勃勃生機。
朱雄全認為,以這次會演為契機,民族地區應當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大力培育、發展和壯大文化產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使文化產業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產業,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讓文化發揮應有的作用。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