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觸及心弦的感動——記紀念《講話》發表7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5月18日,籌備近一年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開幕。圖為開幕式現場。
5月18日,籌備近一年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開幕。圖為領導觀看展覽。
剛剛裝裱完成,首次公開展示,描繪為人民而創作的著名畫家劉文西為農民寫生場景的劉大為作品《情系黃土地》;表現抗震救災過程中,醫生搶救傷員場面的宮麗作品《生命線》以及畫作旁詮釋作品創作過程的現場速寫小稿;反映少數民族地區老者剃須細節的畢建勛作品《洗盡風塵》;折射城市生活狀態的抽象漆畫《城市律動》;展示一家人收土豆場景的油畫《塞上秋色》……當這些經過長期深入實踐,結合生活積淀新近創作完成,甚至剛剛落款的作品,匯聚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廳時,籌備近一年的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的神秘面紗終于揭開。
本次展覽由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展出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畫、粉畫、漆畫等多個畫種在內近300余件作品。這些由特邀、寫生和推薦三方面匯集而來的展覽作品,既有對紅色歷史的追憶、革命傳統的重溫,也有對時代精神的反映、幸福生活的展現,更有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衷情抒發與美好展望。
在5月18日舉辦的展覽開幕式上,朱維群、胡振民、覃志剛、王文章、楊承志、左中一、劉大為、劉振起、陳士富、孟祥林等領導與中國文聯、中國美協相關部門代表和部分參展作品作者代表出席開幕式。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左中一,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吳長江先后致辭。中國美協秘書長劉健主持開幕式。
左中一在致辭中說,70年前,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科學、系統地闡述了黨的文藝主張和文藝思想,回答了關于文藝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開啟了中國文藝發展的新紀元。今天,我們紀念《講話》、重溫《講話》,仍然能夠感受到《講話》的強大生命力和現實指導意義。長期以來,中國美術界積極踐行《講話》精神,自覺走與人民相結合的道路,實現了我國美術事業的空前繁榮。本次展覽充分展示了當代美術家卓越的創造才華和嶄新的精神風貌,這是對《講話》最好的紀念,也是對《講話》精神的有力弘揚。
據了解,為了籌備本次展覽,從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中國美協組織全國各地的100余位老中青美術家分4批赴延安、太行山革命老區、天津濱海新區、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等地深入生活、采風寫生,并在今年2月28日,邀請30余位美術家召開“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美術界座談會”,深入探討《講話》精神對于今天美術創作的價值與意義。吳長江表示,走出畫室、深入生活、寫生創作是中國美協始終提倡的,我們組織的每一批寫生隊伍都采取跨年齡、跨地域、跨畫種的畫家組合,達到了藝術交流和溝通的效果,在寫生地點的選擇上,注重地域性、人文性、民族性,使美術家們進一步加深對民族文化的了解、生活體驗的積累、文化擔當的自覺和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并把“送文化、下基層”作為寫生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力圖把“輸血式”的送文化下鄉,變為“造血式”的“種”文化下鄉。
參加過中國美協赴太行山革命老區寫生的中青年畫家祁海峰專門從外地趕來觀看展覽,他創作的《新中國第一盞明燈》就是用人與山結合的現代形式表現革命時期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太行山水電站。跟隨中國美協赴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寫生的年輕畫家焦洋,受采風時偶然看到當地村民蓋吊腳樓的啟發,新創作了作品《希望的田野》。在談及創作過程時,她說,看著村民坐在木梁上,聊一會兒,干一會兒,突然有了家的感覺,這是在城市快節奏生活中體會不到的。
據記者觀察,與全國各地開展的紀念《講話》發表70周年美展不同,中國美協負責組織的本次展覽,展覽畫(畫家專為參加各種形式的展覽而巡回展出的作品)少,呈現出新作多、中青年畫家多、形式語言豐富、時代感強等特點。一批富有朝氣的新人新作參展,使這種主題性鮮明的展覽,沒有因過多的群體場面和宏大敘事而顯沉重,反而是在各階層、各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身邊小事的細節描繪中,給人一種溫情、一種希望。可能它們沒有視覺上的巨大沖擊力與震撼效果,卻給觀者帶來一種觸及心弦的感動。
18日下午,著名理論家、本次大展評委、作者代表30余人召開研討會,再次重溫《講話》精神,探討深入生活與創作、繼承和弘揚的關系。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