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上市≠圈錢
繼今年人民網成功上市以后,近日,又有一批文化企業扎堆上市。在證監會近期新增的17家初審企業名單中,北京大唐輝煌傳媒在列。而正在申報的企業有拼搶國內電影院線上市“第一股”的萬達電影院線和廣州金逸影視傳媒,以及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和保利文化集團等近20家文化企業。因此,有人稱2012年是“文化企業扎堆上市年”并不為過。
而與這種熱火朝天的上市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A股市場“跌跌不休”,哀鴻遍野。據統計,去年中國股民人均虧損4萬元,此外,“老鼠倉”、“高管套現”等負面新聞不時見諸報端。因此,當原建行老總郭樹清在新任證監會主席的200天里,證監會推出的行政制度公告達20項,公開征求意見11項,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政策密集推出,“五一”假期只有3天,證監會推出的新政就有4項,“救市”的急切可見一斑。當然,效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在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向資本市場融資成為很多影視企業快速擴張的有力手段。大唐輝煌稱,公司計劃自2011年開始每年投拍電視劇10部以上,約400集的規模,力爭在5年內成為國內前三名的影視傳媒公司,實現年凈利潤1.2億以上。但是,一些申報上市的公司的資質、盈利能力、發展前景卻遭到人們質疑,有人認為一些公司其實就是把幾個工作室、明星、導演臨時打包到一起,根本不具備上市能力。還有人認為這么多影視企業扎堆上市,蘊藏著很大風險。一是目前知名演員價格高得離譜,占據了一部電視劇1/3甚至一半的制作費。而在前不久舉辦的首都廣播電視節目春季推廣會上,購劇價格暴跌,很多劇集的網絡成交價格甚至打了5折。二是電視劇行業“產大于銷”的情況依然嚴重。根據獲得廣電總局發行許可證的劇集數據顯示,每年能夠進入電視臺黃金檔的電視劇不超過6000集,至少有8000集電視劇只能在非黃金時段播出或是根本無法播出。一旦播出渠道出現問題,影視公司的資金投入等于是打了水漂,將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人們的上述質疑不能說沒有道理。如美國的上市影視公司沒有一家是純粹的制作公司,都是綜合娛樂傳媒集團。以群星環繞雪山的標志為人所熟知的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今年將迎來它百歲生日。創建之初,派拉蒙通過兼并重組等商業手段,擁有大量的電影院和制作公司,靠著院線生意積累的資金,再向上游的制作業務延伸,這樣打造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因此,派拉蒙以眾多的簽約明星、高質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連鎖影院至今雄霸好萊塢。目前,國內一些企業也在走這樣的發展之路,如萬達院線今年計劃開業120家影城,業內估算,萬達院線如若上市,募資額或將超過百億。可以預見,如果資金實力雄厚的院線上市公司進入產業鏈上游,將大大改變中國電影行業的格局。
減少行政審批是今年證監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初步定下的行政審批項目減少量高達34%,剛出臺的退市政策也將讓股市的很多“垃圾”得以清退。在這種情況下,影視企業的上市審批可能會變得比較容易,但退市的風險也同時存在。并且上市公司的監管制度將會讓一切都置于陽光下,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如馮小剛在微博上喊了一聲“累”,華誼兄弟的股價就應聲下挫。上市的目的不是為了圈錢,而是為了打造更多的優質企業,推出更好的藝術產品,以良好的業績回報投資者。如果不是這樣,僅僅只是制造出幾位“億萬富翁”,那就太令人失望了。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