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紀念《講話》發表70周年座談會發言摘登
傳承民族文化應有的責任和堅守
尚長榮(中國劇協主席)
70年來,《講話》精神指引著無數戲劇工作者不辱使命,創作演出了大批深受觀眾喜愛的戲劇作品。多年來的藝術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只有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藝術家和藝術的價值,只有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優秀作品。
重溫《講話》內容,繼承革命傳統。時代在變,但作為文藝工作者,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當代人,國家的良心、民族的氣節是萬萬不能變的,就像《我是中國人》中的唱詞一樣:“做一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磊磊落落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中國人的良心和中華民族的氣節,是我們所有文藝工作者的脊梁,更是所有文藝創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現在的文藝創作,各種理念、思路、新見解、新觀點噴涌而出,我們都應該給予極大的寬容與理解,但我們的創作是應該遵循主流價值觀、保持大方向不變的,這不是保守,更不是落后,而是傳承民族文化應有的責任和堅守!
回想起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幾代人付出了多大的犧牲,走過了多少不平坦的路,跨過了多少坎坷才有了今天!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號召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學藝術要大發展大繁榮。這是我們戲劇人的本職工作,這是時代的重托,更是黨和人民寄予我們的厚望。這個時代,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社會責任感,加強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感,建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驕不躁,潛心創作,遠離媚俗,為時代、為人民奉獻更加優秀的藝術作品。
指引中國電影從勝利走向勝利
王曉棠(中國影協顧問、電影表演藝術家)
我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入伍的。我開始學習《講話》,是它發表10周年之際。1955年,我參加拍攝電影,感到周圍的每個人都以《講話》指導自己的創作、工作。作品完成以后,又以它來判定其優劣。
新中國成立10周年前和10年大慶時,生產了一大批觀眾喜聞樂見的影片。這時,有兩位演員非常受歡迎,他們是北影的于洋和上影的孫道臨。這兩位演員以《講話》為準繩,刻苦用功地塑造了兩個英雄形象。在那個全國崇拜英雄、學習英雄的年代,這樣的形象受到觀眾的熱愛。這證明,《講話》是歷久彌新的真理,好的電影能培養出好的觀眾,培養人們高尚情操和品德。
在第四次全國文代會上,鄧小平同志的《祝辭》受到全體代表最熱烈的歡迎。《祝辭》既堅持了《講話》精神,又使新時期文藝工作者思想解放的渴求受到鼓舞。江澤民同志在第六、七次文代會上的講話和胡錦濤同志在第八、九次文代會上的講話,使我們感到歡欣鼓舞。
就我個人來說,不管是做演員、導演、編劇和電影廠廠長,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黨中央的關懷,廣電總局和中國文聯的幫助,凡是我求援的時候,領導們都會親力親為地為我解決問題,我感念至深。我對中國電影充滿信心,我國自“華表”、“百花”、“金雞”三大電影獎之后又設立了三大國際電影節:長春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我認為,堅守和創新是相輔相成的,堅守不是守舊,堅守是自信、自重、自強的信念的最高表達形式。來自人民又回到人民中去,我會終身踐行。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