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別輕易拿作家說事
日前,自稱“作家”的劉聞雯參加江蘇衛視智力答題節目《一站到底》時,將李白經典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下一句說成“一江春水向東流”,引發網友對其文學素養的抨擊及對其“作家”身份的質疑。對此,劉聞雯在微博上對網友大爆粗口,網友亦群體還擊,雙方打起“口水仗”。最新消息稱,劉聞雯表示愿意為“爆粗口”道歉,但不會因為答錯題而道歉,同時放出“回答問題再多你也當不了作家,你只能當百度”“最好的作家其實不愛看書,全靠天賦”等言論。在這場你來我往、莫衷一是且頗顯熱鬧的喧嘩之中,“作家”成為話題的核心詞匯。于是筆者忍不住要說一句:可別輕易拿“作家”說事,這既是對廣大“不明真相”的網友而言,也是對“劉聞雯”們而言。
“現在當作家門檻太低了。”“現在憑一張臉就能進作協了?還是現在的作家基本的文學常識都不用有了?”“我發現下一個絕句又誕生了:問君能有幾多愁,奔流到海不復回。”“幫美女作家完成歪詩一首:君失驕楊我失柳,煙花三月下揚州,兩岸猿聲啼不住,一江春水向東流……”就在事件發生不久,網上的感慨、抨擊、質疑、謾罵、調侃、嘲諷等等各種議論之聲就一股腦兒涌來,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劉聞雯罵人確實不對,她也必須為此道歉,但僅就答錯題這一點而言,她倒真不見得有何大錯,似無需道歉。在節目現場沒對上詩,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知識欠缺,也可能是心理緊張。據《一站到底》負責人介紹,其實類似劉聞雯這樣的狀況常有發生,因為無論一個人在其專業領域里有多么專長,但一定有不知道的常識性知識,同時,嘉賓的臨場發揮有的時候更多取決于心理素質,可能你明明知道這道題的答案,但是在場上那樣緊張的環境之下,就是答不出來。而對于網友質疑的劉聞雯的“作家”身份,湖北作協也給予了確認,并說明其入會資格和程序都符合相關規定。另外,即使退一步說,劉聞雯真不知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下一句,就能由點及面地判斷她文學水平不行?就能斷言她不能當一個作家?其實,與其把該事件看作是一場網絡論戰,倒不如看成一場網絡“狂歡”。在近年來多次發生的類似這樣的“狂歡”中,廣大“不明真相”的網友們對于客觀情勢與事實是懶于求索和思考的,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不理性甚至無節制的“不吐不快”的發泄;他們甚至怕看到真相、要刻意回避真相,因為一旦有了真相,這種網絡“狂歡”便變得沒了由頭和存在的合法性。這一事件中,“作家”正是他們抓住的說事的由頭、“狂歡”的燃點,特別是這個由頭前面還加了一個“美女”的修飾語的時候,何況這個“美女作家”還出了差錯呢。
“我是一個作家,我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加入了湖北省作協……”該事件中劉聞雯在節目一登場便如此自我介紹。顯然,她是看重自己的“作家”身份的,還拿出加入作協組織來為自己證明。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加入作協,也即作協的門檻高低,這并不是問題的關鍵,在某種意義上說,只要程序得當,作協放低了門檻還是好事,因為這符合現代社會普通大眾文化水平提高、藝術修養提升、自我表達欲望和能力增強的大趨勢。但正如作家方方所言:“作協不可能對每個會員的作品都了解。只要你有硬件要求,你都可以成為會員,但是會員不一定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作家。”而“真正意義上的作家”是要靠作品、靠人品來說話的,并不是靠作協會員身份來證明的。反觀劉聞雯的一些言論,“答題出錯絲毫沒有愧疚”,“我不愛看書”,“我從小還是錯別字大王”等,全是對自身“無知”和對書籍、文字的滿不在乎。我們可以理解作家出錯,但卻不能想象不讀書、對文字缺乏敬畏之情和對自身缺乏反省意識的所謂“作家”。否則,這樣的所謂“作家”,就只能理解為只是拿“作家”這兩個字說事罷了。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