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聯在延安舉辦紀念《講話》發表70周年系列活動側記
大型演出《我要去延安》現場。中國藝術報 彭寬 攝
趙實、楊承志等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中國藝術報 彭寬 攝
延安,充實而難忘的三天
——中國文聯在延安舉辦紀念《講話》發表70周年系列活動側記
“中國戲劇家延安行”戲曲專場,舞蹈詩《延安記憶》,文藝演出《我要去延安》,連續三天,連續三場精彩紛呈的大型文藝演出;
延安革命紀念館、魯藝舊址、寶塔山、棗園、楊家嶺,也是這三天,前來演出的文藝家分成多個團隊,采風參觀,感悟學習;
延安八一敬老院、延安育才小學,安塞縣第二小學,仍是這三天,文藝志愿服務活動一次次深入基層,把愛心與歡樂撒向這片熱土;
中國戲劇家延安行座談會,舞蹈詩《延安記憶》座談會,還是這三天,文藝家將藝術實踐與理論研究緊密結合,暢想文藝發展的美好明天。
5月8日到10日,延安,充實而難忘的三天。
三天里,在中國文聯、中國劇協、中國音協、中國舞協、陜西省政府、陜西省委宣傳部、陜西省文化廳、陜西省文聯、延安市委市政府等單位的精心組織下,中國文聯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系列活動在延安遍地開花,真正做到了讓群眾受惠,讓文藝家受益,得到了廣大群眾和文藝家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
走在歷史中,文藝工作者重溫延安精神
趁著演出、彩排、座談和慰問的間隙,中國文聯組織參加紀念活動的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在延安進行了密集的采風、參觀,目的只有一個,深刻理解70年前《講話》發表的時代意義,重溫延安革命的光輝歷程和偉大的延安精神。
對延安時期的文化建設、新文藝運動情況,文藝家們尤其關注。在魯藝舊址,文藝家們異常興奮,當年魯藝師生艱苦學習的細節,朝氣蓬勃的生活,以及后來取得的世人矚目的創作成就,都成為他們重溫《講話》精神、學習延安精神的良好素材。
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活“下馬觀花”,要有時代擔當去“認識大時代,描寫大時代”,要保持“緊張、嚴肅、刻苦、虛心”的求學為藝的態度……魯藝舊址中保存的這些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歷史字樣,在今天依然讓文藝家們一再深思。《兄妹開荒》《雷雨》《白毛女》……指著當年的一張張珍貴的劇照,看著那個時代誕生的一個個文藝大家的名字,文藝家們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對延安精神的重溫,對《講話》精神的理解,在不知不覺中浸潤著身心。
著名藝術家在延安開展大型文藝演出活動。中國藝術報 彭寬 攝
情滿黃土地,文藝志愿服務深入基層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那個革命戰爭年代犧牲的無數革命烈士,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座的各位老紅軍、老八路作出的巨大貢獻,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延安人民對中國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我們會永遠感恩、感謝我們的老紅軍、老戰士,永遠繼承弘揚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世世代代傳下去。《講話》發表70周年了,我們文藝工作者也會很好地繼承和弘揚,把中國文藝事業發展好。”5月9日,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趙實,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楊承志一行來到延安八一敬老院慰問老紅軍戰士,面對那些胸前掛滿了軍功章的老人,趙實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在她的主持下,于蘭、劉丹麗、龍紅等藝術家現場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
同一天,延安育才小學校園內歌聲嘹亮、掌聲雷鳴,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沛東帶領由著名歌唱家領銜的中國音協志愿服務團,來這里為孩子進行輔導。
“黃河邊,延水岸,黃土筑高原……風清清天藍藍,我要去延安……”稚嫩的童聲,字字清脆,飽含深情。著名歌唱家丁毅被孩子們團團圍住,而歌手李龍更是席地而坐,一字一句教學生們唱起了歌曲《我要去延安》,一時間,學校成了歡樂的海洋……
還是在同一天,由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馮雙白帶隊的中國舞協志愿服務團,正在安塞第二小學的校園里和孩子們圍在一起。
“你會了嗎?”“還不會?”“不會哪個動作呀?”“第二個。”“沒關系,我再教你,不過要注意你在往前走時容易走反。”
看到孩子們眼中對新的、正確的舞蹈動作的渴望后,中央芭蕾舞團“80后”年輕編導費波不由自主地跟孩子們一起舞動起來。之后,他又十分耐心地與10歲的高雨珊交流起來。安塞縣委宣傳部部長屈永峰告訴記者:“中國舞協已經為我們安塞縣培養了40名舞蹈教師,現在安塞縣所有的小學、幼兒園都開展了新農村校園舞蹈美育工程。自從工程開展以來,孩子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更加活潑、開朗,他們那種滿是童趣的舞姿,滿是童真的歡聲笑語,體現出我們這個地方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中國文聯剛剛啟動了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我們還會來的。”文藝家們把話說得“滿滿”的,底氣十足。
著名藝術家在延安開展文藝慰問活動。中國藝術報 彭寬 攝
理論對照實踐,座談研討激發文藝家思索
“文藝應該為誰服務?怎樣服務?”5月8日和9日,中國劇協、中國舞協在延安為紀念《講話》發表70周年而分別舉行的兩場座談會,緊緊圍繞70年前《講話》提出的時代問題以及作出的回答,結合當前的文藝發展,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理論研討。
“文藝的巨大生命力,巨大感召力,首先在于它堅持了正確的方向,在于它發自內心、發自真情地為人民大眾服務。”楊承志在座談會上說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
季國平、馮雙白、于蘭、左青、迪麗娜爾、丹增貢布、黃豆豆、劉丹麗、龍紅等文藝家紛紛在座談會上暢所欲言,從中國文聯近年來的“送歡樂下基層”“德藝雙馨”等品牌活動,到“梅花獎藝術團”、“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等各全國文藝家協會公益工程,再到文藝家們的創作經驗和具體作品的藝術內涵,結合著在演出和采風中感受到的延安精神,對《講話》不斷深入理解,以理論對照實踐,梳理辨析,讀解交流。
中國文聯新近提出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和發起的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更是被大家一再提及,并將其視為文藝界對《講話》精神在新時代的詮釋和實踐。
“隨著多年文藝工作的實踐和學習借鑒,《講話》中講到的一些道理不斷地得到印證,從而形成了我的文藝觀。”戲劇理論家胡可專程發來書面發言稿,參與中國戲劇家延安行座談會的討論。
“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中國舞協在座談會上集合大家的共識,發出了致全國舞蹈工作者的倡議書,向全國舞蹈工作者中倡導這一文化理念,弘揚《講話》精神。
理論對照實踐,座談研討活動激發了文藝家們的思路,也使得紀念《講話》發表70周年的系列活動,不僅深入了基層,也深入了人心。
以舞賦詩:《延安記憶》打動延安人
“咦,這些故事還能用舞蹈來跳?”5月9日晚的延安解放劇院內,一名觀眾驚訝而興奮。
歷經近兩年時間的艱苦打磨,舞蹈詩《延安記憶》第一次走進了延安,抗大、大生產、白毛女、南泥灣……這些深印在延安人心中的故事,被藝術家用舞蹈的形式、以別樣的風情和韻味展示在延安人的面前。這部因中國文聯、中國舞協在2010年組織的紅色革命紀念地采風活動而誕生的重要創作成果,在中國武警文工團演員的精心演繹下,深深打動了延安觀眾的心,也讓當晚觀看演出的趙實、楊承志、徐沛東、趙季平、劉斌、馮雙白、羅成琰、陳建文等領導和嘉賓感動不已。
“掉淚咧。這些故事我們都知道,演得很真實。”一名延安觀眾用簡單質樸的話回答記者的提問,有點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激動,最后還是兩個最直接的字:“好看!”而旁邊一位如今住在敬老院中的老紅軍戰士有些顫顫地說:“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歲月咧。”
聽說要來延安演出,《延安記憶》劇組精益求精,反復對舞劇進行推敲修改,就在臨來的前幾天,他們還在收集和思索各方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這部已經被中國文聯、中國舞協、陜西省文化廳列為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重點劇目、被文化部列為迎接黨的十八大獻禮劇目的精品力作,把發生在延安的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演繹得浪漫而新穎。
“從延安觀眾的反映中我們體會到,延安的記憶對延安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記憶,更是一種滲透于血脈中的生命記憶。”中國武警文工團副團長韓燕動情地說。
著名藝術家在延安開展文藝志愿服務活動。中國藝術報 彭寬 攝
以歌言志:《我要去延安》燃燒赤子心
71歲的著名歌唱家楊洪基,剛剛結束了跟隨部隊連續20多天的演出,就不顧疲倦地趕到了延安;
下了飛機剛到賓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和郁鈞劍就馬不停蹄地配合練起了魯藝時期的經典戲劇《夫妻識字》;
歌唱家高保利與當地兩位民間歌手初次合練后,堅持減少自己獨唱的部分,要與他們更多地互動;
演出走臺的時候,歌手王志昕哼著自己即將演唱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在大體育場內各個角落穿行,他要在每個角落聽一聽效果,希望所有觀眾都能聽到最佳的歌聲……
所有演員的努力都是為了5月10日的這場大型演出《我要去延安》。對于這場演出,延安的觀眾熱情極高。舉辦演出的消息一經傳出,延安市及周邊的不少市民就開始奔走相告;演出當天提前3小時就有觀眾趕到,延安市體育場在演出開始后更是被圍得水泄不通。
“實在是太好聽了!”演出過程中,81歲的張世花老人時而感動得熱淚盈眶,時而興奮得用力搖著手中的小紅旗。
這臺演出匯聚了眾多名家大腕,在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牛群等人的主持下,著名歌唱家楊洪基、宋祖英、郁鈞劍、丁毅、呂繼宏、張也、霍勇、高保利、王莉、李龍、陳笠笠、姚貝娜,著名喜劇演員劉全和、劉全利等紛紛登臺為觀眾獻上了《愛我中華》《延安頌》《走進新時代》《回延安》《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紅梅贊》等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與在場觀眾共同度過了一個美好而難忘的下午。
趙實、楊承志、鄭小明、孟建國、徐沛東、趙季平、劉斌、馮雙白、羅成琰等領導和嘉賓,與萬余名觀眾一起頂著驕陽,在現場觀看了這場高水準的演出。
演出現場,歌曲《我要去延安》曲作者徐沛東,被延安市授予了榮譽市民稱號。“這首歌是要呼喚年輕人到延安來,感受這份火熱、感受當年那份夢想!藝術家有責任繼承傳統、發揚傳統,把時代的感受通過自己的筆觸寫出來。”徐沛東高高舉起榮譽市民的證書,說出了發自肺腑的感言。
中國文聯在延安舉辦的紀念《講話》發表70周年系列活動落下了帷幕,但是參加活動的眾多文藝家表示,這次系列活動只是他們重溫延安精神、重新學習《講話》精神的一個美好起點,他們已經做好準備,在今后的藝術生涯中,積極踐行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參與文藝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深入學習《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