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版權局法規司負責人解讀《著作權法》修訂草案
分歧會繼續,還是消失?
——國家版權局法規司負責人解讀《著作權法》修訂草案
[場內音]
宋柯(唱片工業委員會參會代表):對于第46條和第48條,我覺得如果這就是對法定許可做出的規定,大家也接受,但最重要的改動就是取消了但書(即現行《著作權法》第23條中“除作者事先聲明不許使用的外”的規定——編者),這一條但書是目前最能保護權利人的武器,第46條把這個取消了。目前在中國,作曲家真正的收入是來自第一次首錄權的授權費用。如果按照草案第46條這樣規定的話,我估計沒有唱片公司和歌手給作者付高額的首錄權的費用。我覺得如果作者以后都靠所謂的三個月以后其他一些唱片公司的使用費,以現在集體管理組織的能力,創作者基本上都得餓死。而且唱片業沒有形成像其他的行業一樣由一家兩家壟斷的局面,創意行業是很難壟斷的。我做這一行真正的起家原因就是因為樸樹,如果沒有當時這一條但書,我根本在這個行業發展不了,因為三個月后樸樹所有的歌,別的唱片公司可以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弄走了,這樣的話我就不可能發展起來。
“請媒體朋友向前坐,尤其是帶著質疑,帶著尖銳問題來的記者,歡迎坐到前排來?!?/p>
4月25日,國家版權局就《著作權法》修訂草案召開了媒體互動會。會議開始時間未到,國家版權局法規司司長王自強就開始熱情招呼著陸續走入會場的眾多記者。自3月31日《著作權法》修訂草案公布以來,草案中的一些條款,引發了社會上的相關討論乃至強烈的質疑。此次會議上,王自強就其中最受關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
宋柯等音樂界代表也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
對于在《著作權法》修訂過程中國家版權局法規司的角色、職能,王自強說:
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不是立法機構,但是根據我國立法體制的相關規定,法律、行政法規的修訂草案,由相關行政部門提出。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部分承擔了《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的草案的初步工作。這次修訂不是另起爐灶,不是制定《著作權法》,這次修訂是在現行《著作權法》基礎上的一個制度完善。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作為草案的起草者不代表任何利益主體的單方面意見,不是任何一方利益主體的代言人,而是著作權法律關系中不同利益者的協調者和平衡者。我們在起草這個草案的時候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既要保護智力創造,也要鼓勵知識傳播,既要反對市場壟斷行為,也要防止權利濫用,要在保護作者權益這個基本前提下實現權利人、使用者和社會公眾三者之間的利益平衡,促進作品的廣泛應用,促進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最終滿足最廣大消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對于如何看待集體管理組織,王自強說:
有這樣的觀點,認為現在的集體管理組織不規范,甚至有問題,而《著作權法》草案實際上就是對不規范的集體管理組織的支持。我認為,這是制度執行和制度設計兩個層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做一個具體的分析,現在的集體管理組織如果有問題,是在哪個層面出現問題?到底是按照現行的法律制度,他沒有盡到他的義務,還是制度設計出現了問題?如果因為集體管理組織存在問題,就要廢除集體管理制度,那么,現在的著作權法就是保護著作權、打擊盜版的,這個法律都已經執行20年了,現在盜版情況還沒有杜絕,但我們會因為這個事實不要著作權法嗎?這讓我聯想到嬰兒和洗澡水的關系,就是嬰兒在洗澡的時候水會臟,我們是把嬰兒和水一起潑出去還是把嬰兒留下?原來的法律中關于集體管理就只有第8條一條規定,現在我們在一個章節中規定了5條,意圖都是要完善這套集體管理制度,并不能因此就得出結論,認為修訂草案就是對一個做得不好甚至有惡名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認可。我認為這種觀點是把制度設計和制度執行混在一起了,而且是對制度設計采取了一種悲觀的態度。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