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能以藝術之名行炒作之實——從假僧人事件說開去
不久前,兩名身著僧衣的“僧人”照片海量流傳于網絡,他們不但公然帶女子到賓館“開房”,在地鐵內大肆喝酒嬉戲,還進入法源寺大拍“外景”,在社會上和佛教界引起軒然大波,直至最后被警方帶走接受調查。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近日,這一事件又有了下文,據二人的朋友兼“掛職”公司負責人稱,他們實為北漂歌手,是想用“行為藝術”的方式揭露和表現“假和尚”。如此荒誕的理由讓人深感錯愕和無語。
姑且不論二人是否真如其朋友所言,是因為上當受騙,為了警示世人而大玩所謂的“行為藝術”,單是其出格的言行、混淆視聽的舉動,就給我國的佛教界人士帶來極大傷害,更在社會上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而其行為,亦是毫無藝術和美感可言,純屬假藝術之名行欺騙之實,充斥著假惡丑。然而讓人更覺詫異的是,此事件之后又冒出了“尼姑門”事件:一位“尼姑”打扮的女子與男子在辦公室偷情的視頻在網上傳播,而后女子出面稱自己不是尼姑,但有一顆出家的心,言行自相矛盾,挑戰著人們的道德底線。縱觀兩起事件,均為假冒出家人演荒唐丑陋之事,雖然當事人找了諸多借口,但筆者卻以為,借炒作出名恐怕才是他們的真實目的——雖然是丑名、臭名。
近年來,炒作之風盛行,成了很多人成名、躥紅的途徑和方法。有些人為了出名甚至不擇手段,不惜以炫丑態、炒緋聞、爆雷語來吸引眼球。而某些演員、制片方也為了影片的票房、收視率等諸多因素,廉價炒作自己的緋聞、打著不知來由的嘴仗。更有甚者,現在連某些作家也沾染上了炒作的習氣。在某些人看來,只要你有足夠的“娛樂精神”,不怕丟人、不怕獻丑,敢秀敢露就能走紅,也就有了上位的資本。于是在爆紅、出名、上位的無限誘惑下,這部分人選擇了拋卻顏面、罔顧道德,走上了“成名”的道路?,F在網絡上驚現的一批所謂的“紅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走紅都是通過非正常渠道,紅得可謂天雷滾滾,丑態畢現。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其展現自我才華的自由和權力,對于宣揚真善美、展示健康向上內容的,自然要鼓勵和支持。但如若像兩位北漂歌手的行為一樣,以丑為美,沒了道德底線和藝術內涵,就應該堅決抵制和斥責。其實作為藝術工作者,提高自己的藝術修為、多出藝術精品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那才是藝術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成功的文藝家之所以能夠深深刻印在人們的心中,讓藝術之樹常青,都是因為他們給人們留下了不朽的經典作品和藝術形象。筆者奉勸那些致力于炒作,想以偏門、邪門取勝的明星夢追逐者,有時間去花費心思琢磨一炮而紅的方法,不如埋頭努力精進自己的藝術,因為通往藝術殿堂沒有捷徑可走。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