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芳:繁榮文藝事業重在人才培養
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工作和文藝人才隊伍建設。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體學習講話中指出,要加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保障。李長春同志在多個場合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多出精品力作,多出優秀人才,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隊伍。新中國成立前,陳云同志曾針對評彈藝術有一句名言,叫做“出人、出書、走正路”。文藝事業歸根到底是由文藝工作者來推動的,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關鍵在于文藝人才。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事業產業發展的新的歷史時期,人才競爭已經成為各國文化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人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越來越凸顯。黨的十六大以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穩定明確,文藝環境寬容和諧,文藝創作生產力進一步得到解放,文藝創作空前繁榮,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文藝家和文藝工作者。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文藝隊伍和文藝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數量龐大、名家尚缺。當前,我國文藝工作者總體數量龐大,有全國性文藝家協會會員10萬人,省級協會會員100萬人,還有大量的非會員的文藝工作者、文藝愛好者。和這個龐大的數字相比較而言,名家大師的數量就顯得少一些。二是不同類別、需求各異。老中青文藝工作者、體制內外文藝工作者都面臨著不同的問題、不同的需求。比如,老文藝家、文藝工作者藝術造詣高、見多識廣,如何發揮他們的余熱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中青年文藝工作者思想比較活躍,知識面廣、視野開闊,他們的就業和流動方式日益多樣化,人生觀、價值觀的差異性也越來越明顯。但他們同時也面臨著就業壓力大、創作壓力大、社會壓力大等各種問題。此外各種自由職業者占很大的比例,要深入思考如何引導他們創作出優秀的文藝作品。還有一些青年文藝人才,缺少脫穎而出的途徑和辦法。三是面對誘惑、急需自律。隨著文化發展面臨的經濟基礎、社會條件、時代背景、國際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思想文化領域也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侵蝕著我們的文藝隊伍,導致個別文藝從業人員理想信念淡薄、法制觀念和道德素養缺失、沉醉于追名逐利、追求低級趣味,等等。雖然這只是極個別人的極個別現象,但在社會上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不同程度地損害了文藝工作者的社會形象和聲譽。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文藝界不斷加強行業自律,迫切需要我們在文藝界積極倡導崇德尚藝的良好風尚,迫切需要樹立一大批老中青文藝工作者的優秀典范,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的優秀人才。
結合當前文藝工作的實際,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對文藝人才的培養:
努力培養造就文藝界名家大師。現在,中宣部有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中國文聯有“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活動”。這些為文藝人才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帶動引領示范作用。建議盡快推動落實國家榮譽制度和文化名家工程,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培養造就文藝界名家大師。
加大對文藝界優秀典型的宣傳力度。要擴大媒體宣傳力度,積極發掘宣傳推介文藝界優秀文藝人才和文藝作品。文藝界繼常香玉、叢飛、鄒樹君之后沒有新的典型,特別是“活”的典型。在當前推動文藝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新形勢下,需要樹立文藝界新的典型。剛剛召開的中國文聯九屆二次全委會,通過了以“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為內容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和《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并向全社會進行發布。建議在文藝界迅速掀起學習踐行“文藝界核心價值觀”和《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的活動,大力弘揚崇德尚藝的良好風尚。
進一步加大文藝傳播平臺建設。擴大優秀文藝作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必須加大文藝傳播平臺建設。中國文聯將中國文聯網改版升級為中國文藝網,豐富了內容,擴大了影響,就是很好的做法。文藝工作者特別是青年演員通過電視媒體可以得到鍛煉,更快地成長。中央電視臺至今保留有曲藝相聲類節目,這是相當好的做法。但是,缺少其他曲種,比如山東快書、評書、評彈等播出展示的平臺和渠道。建議廣播、電視等媒體,開辦新欄目,推新人、展新作、重溫經典。
加強對體制外文藝人才的培養。要探索出好的途徑和辦法,加大對體制外文藝工作者的扶持培養力度。比如,開展文藝志愿服務,讓文藝家深入基層,手把手、面對面地開展培訓等。還可以在體制外文藝工作者的就業、創作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扶持、資助,等等。
在一些藝術領域建立傳承人制度。僅湖北一省的曲藝種類不下300種,但現在許多種類面臨失傳的境地。藝術傳承人制度有利于保護、弘揚民族藝術。比如一些戲劇、曲藝、民間文藝,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建立傳承人制度,由政府或者文聯給予一定的支持,這些民族藝術之花才能永遠綻放光彩。
加強青少年藝術教育。孫家正同志有一個觀點,“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文藝家的培養,也要從娃娃抓起。至少讓孩子接受藝術的熏陶,能夠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沁潤孩子的美好心靈,塑造美好的精神世界。比如在中小學還可以開展“曲藝作品進課堂”、讓書法、繪畫成為必修課等嘗試。中國曲藝家協會多年來一直開展“曲藝進校園”活動,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都曾開設了相聲表演班,這些對于培養文藝新人都大有裨益。
(劉蘭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協主席)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