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界代表委員呼喚慈善立法 守護愛的燭光
“10年前,我第一次當全國政協委員,就提出過慈善立法。”全國政協委員、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楊瀾今年的提案再次指向慈善立法。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社會慈善意識日益增強,我國慈善事業有了長足發展。“但是發展速度還不夠快,總體水平不夠高,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進一步推動我國慈善事業加快發展尚有許多制約因素,其中,加快制定鼓勵和規范慈善事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勢在必行。”楊瀾對此有著理性的思考,為此也做了很多調研。慈善立法,是她個人10年堅持的理念,更是時代的呼喚。
慈善,動人的風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藝術總監邰麗華多年來在奉獻藝術之美的同時也獲得了許多人的幫助和關愛。她表示,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做公益和慈善是應該的,我們將藝術的美呈現在舞臺上,也給弱勢群體以溫暖、幫助。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我們也真心希望把這種關愛回饋給社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吳碧霞經常參加各種演出,但是參加公益活動、到各地慰問演出她只要時間允許絕不缺席。有一場慈善活動令她至今記憶猶新。“2003年我帶領中國音樂學院的樂團到我的家鄉湖南常德開展幫困助學義演。其實是母親的一句話讓我萌生了這個念頭,她說:‘霞兒,雖然生活變好了,家鄉也變化了,但有些地方還很艱苦,有的一家老小誰出去才穿上家里唯一好一點的褲子。’那次通過演出票款和贊助,共籌得了203萬元善款,并由此成立了吳碧霞幫困助學教育基金,共資助了1000多個孩子上大學。”
去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姜昆以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的名義發起“一本字典”行動,得到了很多代表委員的熱情支持和響應,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勿以善小而不為”,一本字典的“小善”本身就飽含著超凡的價值。“我們是做實實在在的公益,兩會代表委員不僅在做共商國是、建言獻策這樣的大事,還心系一本小小的字典,讓人感動。這是國事無大小,履行職責處處有。”姜昆說。
慈善,迫切的需要
去年出現的一系列公共事件,引起了公眾對慈善公益組織的質疑,對慈善事業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利影響。楊瀾的提案中有這樣一組數據:目前,我國年慈善捐款總額已經兩度超過千億元人民幣,非營利社會組織已超過45萬家,專業從業人員達到600多萬,年度志愿服務的人數以億計。“這么大的一項事業卻沒有一部系統的法律規范,已出臺的法律法規主要針對慈善公益的一個或者幾個環節,缺乏整體規劃和協調。”楊瀾舉例說,比如《公益事業捐贈法》,就只針對公益捐贈,對于募捐、捐贈人的權益等缺少明確、實用的規制,就好比建一座院子,只是修好大門,卻沒有建起完整的圍墻,肯定就無法發揮院子的功能。《基金會管理條例》要求慈善公益組織登記注冊的目的是約束慈善公益組織在其活動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遵循慈善公益事業的特殊屬性,但現在最難的卻是找一家掛靠的業務主管單位,就如有一個房間,本來有窗戶,白天的時候就有很好的光線,但卻要拉上窗簾,然后對如何用蠟燭進行規定。還有,這些捐贈來的公益資產,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到底該如何保值增值,在現實中,卻處于無法實施的狀態。就像買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到入住的時候,發現有一間房間被鎖上了,甚至都不知道應該問誰去要鑰匙。”楊瀾的一連串比喻體現了出臺一部完整的慈善法律法規的迫切性。
慈善,理性的規范
“慈善應該立法,要有對慈善組織和慈善事業的監察、評估、準入以及資金使用的審查制度。我們其實也有監管,但是力度不夠大,監管系統不太完善。”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濮存昕對慈善工作有著很深刻的體會,他認為,“現在很多慈善組織和機構做得太大,社會捐助資金數額也非常巨大,然而透明度和工作效率、相關的管理卻不夠,導致了一系列的事件和麻煩。慈善組織最重要的是把慈善事業做好,立法可以促其行為更規范”。邰麗華希望在慈善立法這方面能夠有更細的規劃,使慈善事業更加完善。此外,還應該加強捐助資金使用情況等方面的透明度,慈善組織有義務讓捐贈資金和物品的普通大眾知曉物資的使用情況。全國人大代表、總政歌舞團演員譚晶也深有感觸地說,很多慈善參與者也會面臨一些問題和擔心。因此,將慈善上升到法律層面,可以令這一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事業能夠更加規范、更加良好地向前推進,慈善事業的奉獻主體和受惠方都有所保障,大家不會做了好事得到的卻是不好的結果,被救助者能夠及時有效地得到應有的幫助,相關基金組織也可以得到有法可依的管理。同時,慈善立法還能夠更加提升社會各界對于公益事業的關注度。全國政協委員、空政文工團副團長韓紅說,政府要加強介入力度,關于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部分的措施要具體一些,目標明確一些,對于社會愛心人士成立慈善組織的門檻要適當降低,吸引更多愿意幫助群眾、幫助社會的愛心人士。
“一是明確慈善事業的性質和定位;二是明確慈善組織的活動形式和法律定位;三是規范慈善機構管理行為,這是慈善事業法需要解決的問題。”楊瀾呼吁:“中國的慈善公益事業方興未艾,及時出臺一部高質量的慈善事業法對慈善事業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