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藝苑走筆]奔日子,奔好日子
每當辭舊迎新之際,人們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這句話寄托了人們美好的祝愿,但有時候事與愿違。日前,看到《中國藝術報》刊發了一則消息,稱在87版《紅樓夢》中飾演晴雯一角的演員安雯宣布正式復出,繼續從事演藝事業,主要為了償還解決其愛人、著名音樂人蘇越所欠債務。在追名逐利日盛的演藝圈,安雯竟有這樣的義氣,不知已身陷牢獄的蘇越有何感想?會不會因為有這樣的紅顏知己而感到此生足矣。當然,我們祝福安雯復出后能創造出令群眾喜愛的新角色,更希望她的心愿能夠實現。
去年有兩件文藝界的經濟案件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一是廣東巨星影業總裁鄧建國因欠債又違反限高令被廣州中院行政拘留;另一件是無錫太湖傳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蘇越因合同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5700余萬元,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對于蘇越的判刑,許多人在感到驚愕的同時更感到惋惜。蘇越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創作歌曲《血染的風采》《黃土高坡》成名,認識他的人怎么也難以將他與欠債、詐騙等聯系在一起,他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文質彬彬的書生。他從日本留學回國后成立公司,培養出楚童、楚奇和黃格選等歌手,想走一條創作、演出、出版唱片的音樂產業化路子。但是國內的唱片業因盜版、毀約等問題日漸衰微,他開始從事影視業,這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在公司出現巨額虧空時,他未能用更好的手段解決困境,而是采取欠債、詐騙等錯誤做法,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泥潭。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經商,包括富有創意、富有才華的藝術家也不例外。蘇越是一個成功的作曲家,但不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從事文化公司的經營要注意這幾點:首先,中國的文化產業之路剛起步,許多政策法規亟待完善,因此不能照搬外國模式,更不能理想化;其二,做文化產業也應該做自己熟悉的,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其三,商業運作是門大學問,做好做大文化企業,既要具備個人能力、還要有優秀團隊,尤其是在進入資本時代,面對新的挑戰要老老實實地學習,保持清醒的頭腦;其四,不管從事什么行業,遵紀守法是做人的基本底線。
在不久前召開的第十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中國最頂尖的企業家們現場匯報了他們的“年終總結”。一度在國際并購中受挫的TCL集團,2011年在歐洲的彩電和手機并購業務已經走出低谷,目前這兩個業務海外銷售收入加起來占集團總收入的52%,超過國內業務的收入。聯想公司在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時一個季度就虧損2億美元,目前聯想已成長為在全球160多個國家運營、營業額超過200億美元的公司。這些公司也曾面臨過嚴峻的生存危機,他們是如何化解危機、走出困境、獲得重生?老總的“總結”很有意思。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反思說,中國企業家對科技、對技術的崇拜,遠遠不如對財富、對金錢的崇拜,而前者才是中國企業能夠真正“捕到食兒”的根本保證;聯想老總楊元慶把他們的成功歸結于“在國際化方面積極學習,積累了業務經驗”。老總們還指出,大家往往看重利潤、指標、數據,這些是“看得見的手”,而事實上企業做到一定境界,競爭就是無形的,取決于“看不見的心”。
沒見到中國文化企業的老總們開年會,如果他們聚集在一起,會有一份什么樣的“總結”?筆者相信他們也一樣既有輝煌業績也有不少困惑。中國的文化產業起步雖晚,但發展前景廣闊,相信企業領袖年會上的這些經驗之談和經營理念會引起文化企業老總們的共鳴,畢竟,風險是永遠存在的,企業的生死與領導者的決策和能力有關。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柳傳志在這次年會上有一句話說得特別精辟,他說,人的活法有兩種,一種是“過日子”,另一種是“奔日子”。“奔日子”讓人感到信心與希望,祝愿在新的一年中,文化企業的老總們帶領大家“奔日子”,奔“好日子”。
(編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