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把握文藝發展的時代使命
把握文藝發展的時代使命
—— 一論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全國文代會作代會上重要講話
作為民族精神的火炬,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進軍中,文藝如何承擔引領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作為時代前進的號角,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壯闊進程中,文藝如何發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創作生產更多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奮力開創文藝發展新局面,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胡錦濤同志在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總結文藝工作在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中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精辟闡述文藝事業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明確提出文藝工作者的歷史擔當和光榮使命,是當代文藝發展進步的“中國宣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我們的民族肩負著將五千年文明古國,帶入現代化大門、實現全面復興的重任;我們的黨承擔著率領13億人口,在思想文化空前激蕩的時代洪流中巍然自立、走向富強的使命。因此,我們應有文化的高度自覺,承擔起神圣的使命。這是我們理解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的歷史依據與時代背景,也是我們把握文藝發展使命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認真領會講話,我們才能站在時代高度,深刻把握文藝發展的歷史方位,增強發展文藝事業的緊迫感。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吹響了邁向文化強國的號角,這既是文藝事業發展面臨的難得歷史機遇,更為文藝工作賦予了新的時代任務。“文藝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文藝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在新的坐標中認識文藝的重要作用,才能凝聚智慧和力量,開創文藝工作新局面。
認真領會講話,我們才能把握發展規律,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中文藝與社會、文藝與人民、文藝與時代的關系。從69年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到不久前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歷史經驗和文化規律表明,只有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二為”方向,秉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踐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才能擁有文藝作品的生命沃土和文化創造的不竭源泉。
認真領會講話,我們才能堅定文化自覺,深切感受文藝工作者肩負的歷史重任。當代中國,社會深刻轉型、思想深刻變化,發展先進文化、增強文化競爭力,是事關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的重大現實課題。胡錦濤同志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四個殷切希望: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承擔起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承擔起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的歷史責任,承擔起推進文化創造的歷史責任,承擔起弘揚文明道德風尚的歷史責任。這既是時代的召喚、人民的期待,更是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創造業績、攀登藝術高峰的必由之路。
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民族復興的時代主旋律,呼喚著文藝有更大的繁榮發展,也為文藝繁榮發展提供著豐沛的動力源泉。面對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堅信:有黨的堅強領導,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有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真情奉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必將實現。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