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讓文藝百花園更加生機盎然
新華網北京11月20日電
讓文藝百花園更加生機盎然
——寫在第九次文代會、第八次作代會召開之際
新華社評論員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將于22日隆重召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后我國文藝界的一次盛會。開好這次大會,對于文藝界全面貫徹中央全會精神、共謀文化建設大計,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謹向辛勤耕耘在文藝百花園的廣大文藝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對大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盛世興文。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為文藝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比翼雙飛,文藝創作精品迭出、豐富多彩,中國文藝“走出去”步伐更加堅定有力。文藝工作者隊伍不斷壯大、人才輩出。一大批描繪火熱生活、謳歌改革開放的優秀作品既唱響了時代主旋律,又體現了生活多樣性,受到人民群眾廣泛歡迎。事實充分證明,黨領導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文學藝術發展繁榮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推進科學發展的攻堅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無比光明的前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這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論斷。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進先進文化發展繁榮,通過各種形式的優秀文藝作品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國民素質、激發創造活力,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凝聚起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努力奮斗,是當代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崇高使命。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文藝事業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文藝創作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社會關切,才能充滿活力。應當看到,近年來盡管文藝工作成果豐碩,但同人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以及文化市場對文藝作品數量質量的更高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既是壓力與挑戰,也蘊含著動力和機遇。抓住黨和國家全面推進文化建設的新機遇,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必將使我國文藝創作和文藝事業開辟新局面、邁上新臺階。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現階段文化建設的主題,也是當前文藝工作的中心任務。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高度認識文藝工作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振奮精神,發奮努力,以扎實有效的工作和更多優秀文藝作品為時代放歌,為人民立言。
生活是藝術的沃土,人民是藝術的源泉。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拜人民為師,為人民服務,在波瀾壯闊的時代大潮中提煉藝術主題、尋找藝術靈感、創新藝術手法,是創作精品、錘煉佳作的必然選擇,也是文藝工作者提升藝術造詣、永葆創作活力的必由之路。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加強思想修養,提高精神境界,培養高尚人格,始終不忘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創作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優秀作品。
中國文聯和中國作協發揮著黨和政府聯系文藝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隨著社會思潮多元、文化需求多樣,文藝思想觀念、文藝創作方法、文藝隊伍發展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如何在新形勢下繼續發揮文聯和作協的優勢,不斷探索適應社會需要、符合文藝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組織形式、活動方式,不斷加強和創新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內容,既是文聯和作協需要認真研究的新課題,也是把文聯、作協真正辦成文藝工作者之家的必然要求。希望各級文聯和作協、廣大文藝工作者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努力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力量。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作品,偉大的作品必將產生于偉大的時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藍圖已經繪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召喚著當代文藝工作者團結奮進,開拓創新,把偉大祖國的文藝百花園培育得更加絢爛多彩,讓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美好。
預祝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成功!
(編輯: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