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報》:后宮戲風靡為哪般?
近來,在經(jīng)歷了諜戰(zhàn)劇、婆媳劇等熱潮之后,眾多電視制播機構紛紛將目標瞄準了后宮女人戲。于是乎,《宮》《美人心計》《后宮·甄嬛傳》首輪轟炸的余波尚未散去,《傾世皇妃》《武則天秘史》《美人天下》《后宮》《萬凰之王》組成的第二輪沖擊波又紛至沓來。放眼望去,11月份的各地電視臺,儼然是后宮女人戲的天下。不同于瓊瑤劇中淚眼婆娑的苦情女以及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后宮女子可都是一等一的計謀家。在這里,勾心斗角唱起了主角,爭風吃醋、冷槍暗箭、不擇手段排除異己,真可謂胭脂水粉也是江湖,寶殿金釵同樣刀光劍影。而道不盡的血雨腥風、演不完的陰謀仇殺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敘事邏輯?它又會帶給廣大“宮斗控”們怎樣的觀劇感受?其之于日常生活、人生啟迪乃至社會風氣,價值何在?
在一些樂此不疲的“宮斗控”眼里,后宮女人戲給他們帶來的快感不可小覷。就拿浙江衛(wèi)視正在熱播的《后宮》來說,竟被不少“宮迷”們奉為中國版的“大長今”,稱其為一個宮女的個人奮斗史,夠草根、挺勵志。阿諛奉承、討好主子的“奴才”心理,落井下石、栽贓嫁禍的明哲保身,笑里藏刀、蜜舌腹箭的陰謀詭計,難道這一切就是“宮斗控”們嘖嘖稱道的草根勵志?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成為影響“宮斗控”們?yōu)槿颂幨赖默F(xiàn)實邏輯自不必說。而《美人天下》中的精美行頭、爆潮造型,以“貼、緊、露”為主要設計原則的戲服,務求最大限度地展示女主角漫畫般的好身材,吸引眾“宅男”粉絲滿足其低劣的窺視欲。神馬優(yōu)雅、端莊、古典,都成了浮云;更不必說,《武則天秘史》甫一亮相,便是裸戲、床戲、亂倫等,激情戲碼一個也不少,更有如“14歲那年我進了后宮,24歲那年我削發(fā)為尼,30歲那年我失去親生女兒,32歲那年我成為大唐皇后……”這樣個人履歷表一般的新一代雷人“神曲”……種種怪相,真是雷死人不償命,如此文藝生態(tài),與歷史無關,與情懷無關,與社會擔當無關,著實讓人生憂。
電視作為一門大眾藝術,其便捷的傳播渠道、海量的受眾群體、遙控器帶來的主體存在快感,使得“電視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羅蘭·巴特語)。作為公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傳媒公器,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左右著大眾的思維神經(jīng)、價值判斷和情感傾向?它又該為大眾提供怎樣的精神食糧?我想,除了娛樂消遣之外,社會擔當更是不可或缺。尤其在當下社會,當制片方只盯著市場和資本,電視臺則唯收視率,以致娛樂泛化、淺表化節(jié)目充斥熒屏。而更為可怕的是,這種侵蝕,不再依靠強力讓人產(chǎn)生痛苦。恰恰相反,它面帶笑容,不知不覺間左右了大眾的選擇,讓人們受制于娛樂卻不自知,以致于停止思考甘愿如此。就拿后宮女人戲來說,青春偶像般的花樣美男、萌感少女,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養(yǎng)眼畫面,頗有點懸疑、魔幻色彩的浪漫故事情節(jié),制片方如此殫精竭慮地構思“創(chuàng)意”,讓眾“宮迷”們徹底敗下陣來。當嚴肅的話語變成了笑話,我們該向誰抱怨?又該抱怨什么?
尼爾·波茲曼曾說,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我們的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座監(jiān)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波茲曼的這一判斷發(fā)人深省。而后宮戲風靡折射的娛樂無極限一再提醒我們他的預言:或許毀掉我們美好生活的,并不是我們所憎恨的,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