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景展現中國共產黨建黨前后風云歷程的電視連續劇《開天辟地》自6月15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以來,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觀眾們在聲色影畫中重溫那一段以鮮血、犧牲、榮光交織而成的傳奇后,一定更想了解,編劇邵鈞林在創作《開天辟地》劇本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酸甜苦辣?劇組如何敲定毛澤東、周恩來、李大釗、陳獨秀等歷史偉人的演員人選?黃海冰、靳東、陳建斌、王詩槐等人演出偉人有怎樣的感受與心得?導演胡玫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為劇組打氣鼓勁?本版將為您完全解密《開天辟地》幕后的故事。
總結,團結:“結”出碩果
邵鈞林(南京軍區文工團藝術指導、《開天辟地》編劇)
記得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時期經常說這么一句話,要獲得事業的成功就靠兩個“結”,一個是總結,一個是團結。回顧《開天辟地》的播種和耕耘,就是依靠這兩個“結”而結出了碩果。
我在《開天辟地》的創作之初,就把突破方向定位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與商業劇的對接上,還特意請來兩位曾寫過情節劇、警匪片的年輕朋友幫忙,想借以沖擊自己,實現創作上新的突破,卻沒想到因此走了很大的一段彎路。出品方為慎重起見,特邀來“重大辦”的專家對前10集劇本進行了論證,不但沒有得到認可,反而受到嚴厲的批評,認為離史實過遠、江湖氣太重、有損一代偉人的塑造、失去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應有的品質,明確告誡我此路不通,必須推倒重寫。這一當頭棒喝迫使我在震驚中進入新的思考,在該劇出品人任仲倫、制片人呂超和責編的幫助和鼓勵下,在史學專家張琦、沈學明的具體指導和扶持下,逐步從“引導觀眾”和“迎合市場”的夾持之間找到了一條出路。雖然拐這個彎耽誤了近三個月時間,卻為這部戲獲得一個正位的坐胎而得以健康成長。當另起爐灶重寫的前20集劇本再度送審時,不僅得到了“重大辦”專家的充分肯定,而且獲得著名導演胡玫的青睞而欣然接拍該劇。
電視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編劇不過是這一生產鏈上的一個環節。當交出劇本之后,“編劇”往往成了“編外”。在以往的藝術生產中,本人基本上都兼任自己所編劇作品的制片人,但依然會遇到為維持劇本完整性諸方面的尷尬。值得慶幸的是,在《開天辟地》的拍攝中自己雖然沒有兼任制片人,卻讓我這個編劇融入了著名導演胡玫、制片人呂超所帶領的創作團隊中,從而使自己由全劇生產鏈的前端走到了終端,可謂占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在出品方所確定的成片送審日期只剩下半年的日子里,胡玫導演依然騰出寶貴的半個月時間,召集劇組各部門負責人和主要演員通讀研討了一遍劇本,逐集逐場地聽取編劇的闡述,我也就導演、制片人和各位主創的意見對劇本再次做了一遍梳理和修改。在交流與碰撞中,不僅明晰統一了創作思路,同時也增進了團隊的凝聚力。團結出戰斗力,這個劇組自始至終所透發出“團結奮斗,爭創一流,向黨獻禮”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動。有專家評價說《開天辟地》是“大家手筆”,實際上應該說是“大家的手筆”。
《開天辟地》部分人物設計與演員造型對比圖

毛澤東(黃海冰飾)
■選角心得
毛澤東的選定很簡單。我進劇組籌備沒多久,制片人就告訴我由黃海冰飾演毛澤東。在籌備的過程中也有不少知名演員主動想飾演毛澤東,甚至自己拿來飾演毛澤東的定妝照。剛開始導演部門對黃海冰飾演毛澤東沒有太大的把握,擔心他過去出演的多是青春偶像劇,容易浮躁,心難以沉下來,我們把這些想法轉告了制片人,但制片人沒有動搖,認為此劇“非黃海冰莫屬”。黃海冰也是第一個與劇組簽訂合同的人。
■演員感言
《開天辟地》時期的毛澤東還不是指點江山的領袖,而是一個從湖南農村里走出來的青年,是一個有理想、有遠見的革命者,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就像一片樹葉、一粒種子。這除了需要我有扎實的演出功底之外,還要有對那個年代的歷史、環境以及政治形勢等等的了解和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在開機前,我閱讀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有關黨史的書籍,讓自己走進那個年代。在拍攝期間,我還盡量抽時間去查閱毛澤東早年從事革命工作的記載,讓自己成為那個年代的一個成員,讓人物刻畫更接近于平凡,讓言行表述更具時代特色。

楊開慧(張萌飾)
■選角心得
楊開慧這個角色競爭激烈,很多女演員都想出演女一號楊開慧,與制片方因為有過合作,就定下了演員張萌。組里開始很多人擔心這個張萌能否擔當起這個角色。后來,大家見了張萌真人,試過妝后,心里的一塊石頭就落了地。張萌很認真,她仔細地揣摩導演闡述,分析楊開慧這個人物,撰寫角色分析,做了不少的努力!
■演員感言
不知是巧合還是命中注定,我在29歲時遇到了楊開慧,而楊開慧那美麗的生命只綻放了29年。我仿佛活完了她的一生,然后一點一點把她演完。
我找到了一本《鮮為人知的楊開慧》,這本書記載了從她出生到犧牲的一切。透過紙張密布的字跡,楊開慧這個人慢慢匯聚而成形,我能感覺到自己正慢慢走進她,每夜手抄札記的軌跡漸漸勾畫出了楊開慧的清晰。那段時間里我多次夢到她,還有一次因為她的離世而哭醒了!雖然時空相隔無法觸及彼此,但是她那種對愛的執著、敢于為愛為信仰所做的犧牲和奉獻,仿佛與我的靈魂相通。她是一個能與我面對面的女性,此時她絕不僅僅是中國的“第一夫人”這么簡單。

周恩來(靳東飾)
■選角心得
周恩來最初的人選是另一個演員,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與這個演員的交談過程中發現他越來越沒有信心,總感覺周恩來在國人的心目中是個偉人,擔心自己演不好。制片方只得換人,制片人是在夜里兩點鐘時給我發了短信,讓我和演員靳東聯系,這樣大家看到的是靳東最后出演周恩來。
■演員感言
導演幫助我在最初的階段樹立了信心:長得像不像并不重要,“神似”才是關鍵。大家對周總理的記憶多是新中國成立后氣質儒雅、風度翩翩、憂國憂民的中老年形象。周恩來年輕時作為心懷天下的學生,組織過進步社團和革命活動,在歐洲留過學,后來又擔任過黃埔軍校要職,領導了“南昌起義”……不僅辦事沉穩老練,亦有果敢、意氣風發的一面,并且有著銳不可當的氣魄——“每一個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壯志!應當做個開創一代的人。”這種朝氣和銳氣是所有時代青年人的共同特質。

鄧穎超(龔潔飾)
■選角心得
鄧穎超的角色開始選定的不是我們后來在熒幕上看到的龔潔,是另一位女演員,合同都起草好了,就等簽字了。但最后覺得這個演員不夠質樸,鄧穎超人應該是非常樸實,她和周恩來既是同學,又是戰友,應該找一個心“靜”得下來的演員,她的外表不要求很漂亮,但一定要三個月跟著劇組,不能中途接別的戲,串戲的演員是把握不好這個角色的。按照這個思路,我們找到了演員龔潔,提出了導演的要求,鄧穎超雖然戲份50場左右,但要求必須跟全程,龔潔愉快地答應了劇組的要求。
■演員感言
剛拿到《開天辟地》的劇本時,知道自己將要飾演“鄧穎超”一角,既激動又倍感壓力。這也是我第一次飾演歷史人物,怎樣把這樣一個偉大女性,詮釋得既真實又感人呢?我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查閱關于鄧穎超的生平、資料和歷史信息,讓自己真正從內心去了解和體會鄧穎超對黨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周總理執著純真的愛情。胡玫導演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告訴我不要帶有任何顧慮,因為他們也曾經年輕過,都是熱血青年,只要拿出年輕人的那份激情,真實地去演就行了!

李大釗(陳建斌飾)
■選角心得
李大釗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在年齡上,在演技上,在形象上,在氣質上,陳建斌很接近李大釗。我們找陳建斌時他在拍電視劇《后宮》,是光頭的外形,可我們的《開天辟地》中李大釗是有頭發的。這樣,我們在開機后讓陳建斌“養了養”頭發,沒有馬上安排他的戲,待他的頭發長了一些后,才開始安排他的戲。
■演員感言
導演和造型都覺得我的氣質與李大釗憂國憂民的情懷和沉穩堅強的性格很相近。其實飾演李大釗壓力很大。李大釗是個偉人,我們從小在歷史課本里就看他的故事。我演的時候是心存敬畏、不能懈怠。這個壓力同時也是動力,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在戲里人物時而溫文儒雅,時而慷慨激昂。支撐我不斷揣摩、反復表演的是對李大釗這位革命先烈的敬仰,我是懷著一顆崇敬的心全力以赴去演李大釗的,最終完成這個人物,我自己感到問心無愧。

陳獨秀(王詩槐飾)
■選角心得
陳獨秀是我黨“一大”至“五大”期間主要的領導人。陳獨秀演好了,這部劇就“立”住了。為了陳獨秀這個角色我們找遍國內40-50歲男演員的資料。我們是1月8日開的機,可1月初到上海車墩外景后還沒有選定陳獨秀的人選。偶然的機會,我們翻閱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廠慶畫冊時,翻到了演員王詩槐。他和陳獨秀都是安徽人,都在上海生活、工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王詩槐和陳獨秀內在氣質應有相似之處。況且,我們這部劇的出品方是上海電影集團公司,王詩槐所在的上影劇團也屬于上影集團,這樣,也算用了回“自己人”。
■演員感言
我對陳獨秀的理解是“一個瘋癲的理想主義者”。借助這種對人物的揣摩和功課積累,我設計了一些充滿爆發力的表演。在最后一場與毛澤東煮酒夜談的戲之前,我做了充分的情感準備。在這場戲中,一貫強硬的陳獨秀望著兒子的遺照,忍不住老淚縱橫。無言的表演表現出了陳獨秀因為個性剛烈而悲劇性的革命生涯。
胡玫導演“戰況通報”鼓士氣
《開天辟地》拍攝過程非常艱苦,劇組很多工作人員都從最初的新鮮和充滿斗志,發展成了八十多天拍攝過后的無比勞累和精神疲憊。特別從橫店移組到象山以后,很多人都水土不服,有的拉肚子,有的感冒,人人都累到要散架。而新加上的美術組,由于尚欠缺磨合,很多時候選的景不合適,又增加了返工時間,增添了拍攝的困難。在種種艱難面前,制片人給胡玫打了電話,建議她鼓舞大家的士氣,一起共渡難關。胡玫由此寫了一封別開生面的公開信,感謝并鼓勵了工作人員,號召大家一鼓作氣,一起向最后的高地進軍。
大型電視連續劇《開天辟地》C組、B組、A組的各位弟兄們戰友們:
你們辛苦了!!!
……
昨晚,我帶著十分忐忑的心情看完了已經粗剪完成的我們的新作《開天辟地》的第一、第二集。告訴你們我的感受是把自己給嚇著了!想不到的好看!想不到的震撼!我很興奮!兩集均在60分鐘以上。相信精剪之后,除綠之后,定會創造出一部新的經典!(不過現在還要共同對外保密,也別高興的太早了,因為畢竟還沒全做完。)
為此,我要深深地感謝大家!感謝每一位為此付出了辛苦努力,付出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的同志們!
盡管我們困難重重!盡管我們睡眠不足!盡管我們得不到充足的資金保障!但我們發揚了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我們不怕犧牲!我們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下戰場!我們不怕拍錯!不怕挨罵!沖破敵人的封鎖線……克服了重重困難!我們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我們的成果是震撼!
每個人的辛苦絕沒白費!(這句話是真的,不開玩笑!)
C組的戰爭場面完成得優質優良!打出了8.1的戰爭水平!B組的武打和游行場面壯闊驚險,就看(呂布(綠布)—金輝他們的了),A組的文戲很文!很人文細膩,流暢!羅剛導演的部分尤其精彩!總的感覺:這部戲還真成了!也為此謝謝可憐的美術部門,神經已經錯亂的制片部門,和神經已經失常了的副導演,統籌部門。因為沒有你們的共同努力和重重壓迫,我們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應該說你們的每一點努力,都是我們成功的基礎!你們的每一點缺陷和不足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目前的情況是:C組的戰爭場面完成了1640行!B組完成了4970行(場面和動作開篇及追殺),A組完成了8721行。合計全組74個工作日完成了15295行,共余1935行!
謝謝C組戰士們的拼搏,在分手之際,感謝你們的努力和很棒的戰爭畫面!
B組和A組的弟兄們,千難萬難經過努力,我們已經拼殺過來了,最后的成功就在眼前!相信這部戲真的很好看!超出想象!不會錯的!感謝本組的每一位演員、工作人員、群眾演員!戰士們讓我們鼓起最后的干勁!向著勝利的巔峰發起最后的沖鋒!
C組的兄弟們!再見!十天以后北京再聚,喝慶功酒!
謝謝大家!
胡玫2011年3月24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