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壇書市:停辦之后,路在何方
地壇書市上,市民在看書。劉杰/CFP
“地壇書市停辦了,以后我們到哪兒淘書?”“雖然當當、京東等網上購書既便宜又方便,可還是非常懷念去逛地壇書市的日子、那么多書讓你興奮的日子。”剛過“五一”,網上關于北京地壇書市停辦的消息就被炒得沸沸揚揚。
經北京市地壇書市承辦方之一的北京市青少年服務中心大型活動部李進考證實,今年北京地壇書市確實停辦。對此,擔任過22年、50多屆地壇書市現場指揮的他,不無遺憾。
現狀:網售沖擊 電子閱讀紛擾
地壇書市原名“特價書市”,始辦于1990年,場地先后設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國家圖書館和首都體育館,1997年遷至地壇公園并固定下來。地壇書市一般每年舉辦兩至三屆,最多時一年舉辦過四屆,至今已經舉辦了50多屆。
“地壇書市之所以停辦,首要原因是資金不足。”李進考道出了地壇書市停辦的問題所在。他說,以今年的情況計算,辦一屆書市的總運營成本接近400萬元,虧損率達30%到40%,經營成本上不堪重負。
“以前人工沒有現在這么貴,一個保安每天的費用40元左右。現在雇用一個保安每天要300元左右。而且隨著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往每屆只要100名保安維持秩序,現在需要三倍的人數。保安的費用已經變成很大一筆支出。”此外,展位費成幾何倍數的增漲,安檢設備升級……地壇書市終因運營成本激增難以為繼。
1995年到2005年是地壇書市的黃金十年,2000年去地壇書市的讀者數量曾一度達到90萬人。創辦伊始,書市就實行“特價”原則,以期讓青年學生和廣大市民買到便宜一點兒的書。涵芬樓書店張經理說,地壇書市是出版社回饋讀者的良好平臺,平時讀者只能在書店買原價的書,而每到書市舉辦期間,涵芬樓都會將商務印書館的字典工具書和一些名著帶到地壇展銷,并以五折甚至更低折扣答謝讀者。雖然部分特價書有時會是陳舊版本,或者表面稍有磨損,但其品質不影響二次銷售。由于價格低,深受廣大讀者喜歡。
以“特價”見長的地壇書市,近年來遭遇到當當、京東等網上書店的挑戰。網上動輒“買百返百”“五折不封頂”的促銷活動,使地壇“特價”優勢不復存在。而且,從時間上來看,當當、卓越、京東等網上書店的促銷活動此起彼伏,經年累月,而地壇書市每年舉辦時間有限、間隔周期也長,等不及地壇書市打折的讀書人,紛紛另選他處淘書。品種多、送貨快、花錢少的網絡銷售渠道以時間、價格的優勢,擊敗了實體銷售渠道。
當年《世界知識年鑒》在地壇書市上一天賣出三卡車的景象,李進考記憶猶新。那時ipad、電子書和手機閱讀都還沒有出現,人們了解世界、增長見識和陶冶情操的最主要方式是紙質閱讀。隨著電子閱讀的興起,年輕人購買紙質圖書的需求明顯減少,這無形中也對地壇書市帶來不利的影響。
前段時間當當網上“零元售賣電子書”的促銷標語,再次使得包括地壇書市在內的實體書銷售渠道遭遇尷尬。
期待:功能轉型 重煥生機
親身經歷地壇書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從火爆到逐漸隱去的李進考,對于地壇書市的未來不是沒有思考。“如何重新打造地壇書市,使其實現功能轉型,我們寄希望于政府能給予資金上的扶持。”他說,舉辦了22年的地壇書市在北京人心目中已經是一種精神寄托,每到春秋季,無論老少,總有幾十萬“書蟲”聞著墨香奔赴地壇。他們或許從中淘到了心愛的寶貝,或許空手而歸,但那種心馳神往是大大小小廟會無法企及的。對于參展商來說,地壇書市是回饋讀者的最好平臺。
2008年,地壇書市一改往日風格,設立了“孔夫子淘寶一條街”,專門銷售舊書,增強了書市的“淘書”功能。“當時的孔夫子一條街人頭攢動,反響特別好,給地壇書市帶來了一線生機,我們也看到了發展方向。”李進考說。
像當年火爆的孔夫子一條街一樣,李進考期待未來的書市也能多些這樣的文化創意專區,既有特點,又能提高書市的文化品位,以自己的特色服務讀者。
“從明年起,將由北京市政府對書市給予引導,一年一度地繼續辦下去。”近日,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傳出好消息。
“今后,政府部門將給予北京書市一定的扶持,并整合北京地區豐富的出版資源,創新書市的內容和形式,書市運營將繼續采用市場化模式,保留之前北京市民喜歡的風格,與時俱進。”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從明年開始,北京書市將一年一度在春季3、4月間舉辦,與北京國際圖書節錯開。今年9月,第二屆北京國際圖書節將如期舉辦,目前圖書節的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只要讀者喜愛,書市將一直在”。多位接受采訪者對記者如此表示。
(編輯: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