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句容一家影院開業一年即實現收支平衡
江蘇句容一家影院開業一年即實現收支平衡
到縣里“補缺”,行情還不錯
“以前是我們躲著好萊塢,如今反過來了,好萊塢電影開始密切關注中國國產電影的態勢。”中國電影集團黨委書記焦宏奮“新”結論的底氣,是開年以來國產影片在市場上的凱歌高奏。
向中小城市遷移的市場趨勢,成了國產影片銳氣的蓬勃動力。底盤堅實的市場潛力,更接地氣的觀影品位,在強振中國電影產業之余,更給予了國產影片以特殊的寵愛。以往被市場忽視的中小城市,今后有可能成為中國電影騰飛的主力。日前,記者踏訪江蘇句容市,親身感受從基層生發的電影發展活力。
——編 者
變
近30年的“1家影院”格局被打破,新影院近年來陸續落成
句容,江蘇鎮江常住人口不到60萬的縣級市,卻分布著3座影院,而第四座,將在明年初建成。
在一個工作日的下午,記者來到了市中心的星光數字影城,依然有觀眾進出。在一間放映廳內,十余位觀眾正在欣賞著《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唏噓聲和笑聲不時響起。
在當地經營著一家服裝店、自稱“資深影迷”的李女士,見證了小城電影事業的發展。在星光數字影城開業之前,李女士習慣于窩在家里網上看,或者是去附近的南京。“這家影院開業后,我就成了這里的常客。”
影城機務部經理周生建說,雖然是在縣級市,但是這里的播放設備“并不比一線城市遜色”。“美國進口的放映機、5.1聲道音響等高級設備一應俱全。”說起這些新設備,周生建很自信。
星光數字影城屬于江蘇東方院線,是句容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多廳式循環放映的電影院。談起落戶的初衷,影城營運部經理花愛斌坦言是出于“到縣級城市補缺”的考慮。“剛開始的半年左右時間是虧損的,當時有一點兒后悔。”
據說,觀影人數最少的時候,一天只有幾個觀眾、營業額僅400元左右,即使到了周末上座率也不足20%。從2011年11月開始營業的半年里,基本上每個月虧損3萬元。
但是,花愛斌還是堅持了下來,隨著觀眾觀影習慣的培養,市場開始回饋。“去年12月至今實現了盈利,目前平均一個月盈利一兩萬元。票房也從最初的六七萬元,發展到今年過年以后每月平均十二三萬元,行情還不錯。”花愛斌說。
“作為從無到有的‘填空式’影院,現在看來當初的投資眼光是正確的。”花愛斌說,相比大城市影院的數量龐大、高度競爭,中小城市的發展速度加快、居民文化消費意識漸增,影院發展空間很大,假如為下一家影院選址,也一定會選擇中小城市。
句容市文廣體育局廣播電影電視管理科科長朱其云介紹,句容的3家影院共有銀幕7塊、座位1963個。長期以來,句容只有一家34年歷史的電影院,但是近年來布局了兩家加盟院線,院線發展迅猛。
“北上廣等大城市從影院數量來看趨向飽和,中小城市的影院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展。從總體上看,雖然各地影院都在發展,但是中小城市影院的開發速度超過了大城市,發展潛力和空間很大。”從事電影工作45年的資深電影人吳鶴滬說。
特
國產電影市場表現優于國外大片,運營成本相對低廉盈利更多
句容電影市場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深深的國產影片烙印。星光數字影城的工作人員甚至說,“像《蜘蛛俠》、《特種部隊》這些國外大片,雖然宣傳力度大、包裝精美,但票房并不理想。相比較而言,一些貼近生活、輕松幽默的國產喜劇片比較好賣,比較適合當地消費者的口味。”
在星光數字影城的票房排行榜上,《泰囧》是冠軍,近期上映的國產片《廚子戲子痞子》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也都表現不俗。國產片“逆襲”的市場趨勢,不僅 在中小城市得到驗證,即便是省會城市南京,也出現了國產影片挑大梁的新現象。
南京海上國際影城從2012年10月開業以來,國產電影的票房占到60%以上,考慮到平均票價低于進口影片的原因,其觀影人次及放映場次就占比更高了。“隨著大多數城市開放程度的提升,反映外國生活及文化的進口電影神秘感逐漸減小,相反,國產片自身質量不斷提高,又接地氣,更容易被觀眾接受。”總經理蔡家洋這樣分析“60%”的原因。
數字技術的應用成為另一個支點。江蘇省電影家協會會員、南京UME國際影城影院總經理楊幸福介紹,2010年前后,數字技術的大量引進并普及,使得供片更為方便。
“幾年前,放映模式以膠片為主,拷貝復制成本較高,中小城市的放映只能慢慢等,別說不可能有首映的機會,就是第三輪上映也未必輪得上。”楊幸福認為,數字技術的升級讓中小城市與大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可以在同一時間放映影片,消弭了時間差。
中小城市相對低廉的商務成本、人力成本,為院線和片商留出了更大的盈利空間。江蘇省電影發行公司總經理方偉觀察到,全國大多數影院都是以租賃場地的方式進駐,一些中小城市為招商引資,主動采取幾年免租金等方式,刺激了院線在中小城市的生根發芽。
思
市場“新兵”須合理布局、切忌跟風,提高運營的專業水準
在蔡家洋看來,中小城市電影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數字影院逐步在縣級區域填補空白,有效降低了當地觀眾的觀影成本,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電影產業的普及。“電影產業是朝陽產業,但事實上,中小城市影院的增長速度仍滯后于當地民眾的觀影需求,這里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電影市場蛋糕因為中小城市的開發而迅速膨脹,今年已有人喊出超過200億元票房的預測。而“親國產片”的特性,讓中小城市電影市場的成長奏響了國產電影票房的福音。
“近來,像《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圖》以及最近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國產電影,很輕松就創造了票房神話。”方偉表示,“影院數量的增長,帶來了觀影人數的增長和票房的增加,而這些增長點很多來自于中小城市的貢獻。”
“影院建設說到底還是一個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小城市院線的發展對于中國電影產業,尤其對于國產電影市場的良性發展而言肯定是利好消息。”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副院長陳捷認為,對于國產電影來說,細分不同觀眾群的消費心理是接下來的重要任務,中小城市電影觀眾的天然接近性不僅應當維持,還應通過更多更好的國產影片來加以鞏固,運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來影響大城市的排片規矩和市場格局,為國產電影撐起發展晴空。
但作為新興市場,中小城市影院的熱發展少不了冷思考。業內人士提醒,應強化運營的專業性。比如中小城市影院應該注重排片的技巧,好片如果擠在一起,票房就會被稀釋,優質的國產片也需要合理的放映時段。這恰是中小城市影院“新兵”需要學習和提升的。
“另外,在中小城市影院發展的過程中,也要尊重市場需求,合理布局,切忌盲目跟風。例如,在江蘇某人口并不多的縣級市,一個十字路口就分布著3家影院,都在虧本經營,影響了投資者信心。在布局中小城市時,先期的市場調研至關重要。”這位業內人士說。
(編輯:偉偉)
· | 江蘇昆山:文化產業也“轉型” |
· | 我省26個文藝志愿者服務隊全面啟動 |
· | 江蘇榮獲全國民博會七金 |
· | 我省今年更多美術精品饋饗人民群眾 |
· | 江蘇省首屆水粉畫作品展在鹽城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