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水 潤物無聲
很多加拿大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相當深入,甚至在探索和追求大紅燈籠、舞龍舞獅、餃子湯圓等文化符號背后的中華民族文化精髓。中加雙方計劃在2013年、2014年互辦系列文化活動,華麗的序幕已經開啟
來加拿大工作兩年有余,我深感中國文化在這個楓葉之國日益展現出迷人的魅力。
以春節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在加拿大早已走出唐人街。更難得的是,如今在加拿大,越來越多的人已從對大紅燈籠、舞龍舞獅、餃子湯圓等異國文化符號的好奇,逐漸轉為對其背后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探索和追求。我在對外交往中感到,很多加拿大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相當深入。比如,《道德經》中談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加拿大參議長金塞拉在去年中國駐加拿大使館國慶招待會上致辭時曾說,中國文化講五行,其中水代表滋養萬物的源泉,浩淼的太平洋滋養了跨越大洋兩岸的中加關系。他的話贏得現場很多來賓會心贊許。
中國文化在加拿大的傳播、繁盛有其獨特的歷史和現實原因。首先,100多年前,第一批華人漂洋過海來到加拿大,中國文化隨之扎根,如今華人是加拿大主要少數族裔之一,中國文化自然成為加拿大“馬賽克式”多元文化中頗具分量的一塊。其次,中國的快速發展增強了中國文化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加拿大人努力通過文化這一民族之魂了解中國,加拿大學者甚至試圖從中國文化中尋找對中國發展奇跡的解釋。其三,中國已成為加拿大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外國留學生來源地和外國游客增長最快的市場,每年近百萬人次往來于兩國之間,密切的中加交流與合作勢必帶來更多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中國文化在加拿大的能見度日益提高。
受地理距離和制度差異等因素制約,中加相互認知和理解仍有不足,而為普通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交流可成為突破瓶頸的重要資源和手段。比如,大山憑借出色的相聲技藝已成為加拿大在中國的一張名片;央視蛇年春晚舞臺上,席琳·迪翁以一曲《茉莉花》再度激起中加民眾的共鳴。去年哈珀總理訪華期間,中加雙方計劃在2013年、2014年互辦系列文化活動。不久前,中國中央芭蕾舞團代表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在著名的蒙特利爾藝術中心連演5場,拉開了中國在加系列文化活動的華麗序幕。我應邀觀看了首演,欣喜地看到,在早已被西方經典與現代藝術擠得水泄不通的蒙特利爾,這個以中國故事為主題、由中國藝術家演繹的芭蕾佳作還是贏得全場近3000名觀眾長時間鼓掌致敬。我熱切期待,接下來一系列來自中國的高水平文化演出、展覽和研討活動,能繼續為加拿大人民生動呈現中國文化的燦爛悠久、開放包容以及中國人所珍視的“合”、“和”觀念。用于中加聯合科研的大熊貓已經來加,我想,它們作為文化大使,恐怕要比作為外交官的我來得更自在、愜意。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去年,南京大學授予加拿大總督約翰斯頓名譽博士學位典禮在中國駐加拿大使館舉行。這位從事了一輩子教育事業的老人由衷地感嘆道,未來世界將是知識和文化外交的時代。我相信,隨著中國文化在加拿大日益受到歡迎和重視,文化必將成為承載和滋養中加關系更為厚重的力量。
(作者為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章均賽)
(編輯:偉偉)